产品展示
特朗普尚未出发,三次大幅减持美债,中国这一举动令美媒震惊不已
2025-07-26
2024年6月,美债市场出现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的激烈震荡。
TIC报告里中国持有的美债直接掉头下滑,三个月减持580亿美元,6月单月就甩手234亿美元,创下近五年最大单月纪录。
这还没完,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飙上4.47%,30年期国债拍卖认购率直接打进历史低谷。
美国财政部被利息支出压得喘不过气,1.2万亿美元的年度利息,占GDP比重14%,这是什么概念?
2020年还只有8.3%,三年多利息翻了快一倍。
特朗普在美联储和财政部的钢丝上晃来晃去,嘴硬归嘴硬,手里那点牌,一下子就被中国精准卡脖子。
外头看着风平浪静,里面是刀光剑影。
中国这边紧盯着国际局势,悄悄运作“抛美债+买中资美元债”的组合拳。
6月中资美元债发行飙到478亿美元,同比快翻一倍,城投债就干了296亿。
美元流动性被吸走,美债收益率涨得发疯。
背后那些看不见的资金正随着中国的算盘流转,美元地基悄然被掏空。
这还不只是钱上的事。
2024年4月那会儿,商务部突然一纸公告,把钐、钆、铽等17种战略稀土出口直接上了管制名单。
要出口?
先交用户承诺书,严禁流向军事用途。
中国稀土精炼产能全球87%,超高纯稀土92%归我们,USGS的报告摆那儿。
专利?
技术?
咱全国342项,全球78%的专利都在中国手里。
美国自家那点家底,Mountain Pass一年才1.8万吨,还全是混合矿,精炼厂只剩德州那点儿可怜产能,连钕铁硼磁体都造不出来。
洛马公司F-35战机被稀土卡了脖子,一架飞机417公斤稀土磁体要用镝,91%的全球供应全在中国。
2024年5月F-35产线减产40%,太平洋舰队新机交付率推迟到67%,美国人急了,却拿不出办法。
光说矿产还不够看。
你以为中国只是靠资源吃饭?
错,咱连稀土分离技术都世界第一。
独创“联动萃取法”,单一稀土分离纯度99.9999%,成本比传统低40%。
环保水平呢?
中国废水回用率95%,美国Molycorp历史废水处理成本却是咱的3.2倍,最后还不是自己把自家厂子玩死。
美国能源部算过账,想自力更生重建稀土体系,光投资至少120亿美元,8-10年不一定见成效。
环保法案一刀砍下来,稀土污染是煤炭的23倍,《清洁能源法案》硬性规定,重金属排放那点红线,直接让自己人自缚手脚。
美国要想突围,不是技术问题,是自己人自己卡自己。
这一轮,中国的减持,背后藏着更大的金融博弈。
美债年化利息支出暴涨2100亿美元,财政部愁得头大。
这钱相当于砍掉自己18%的国防预算。
美联储骑虎难下。
加息吧,国债利率更高,财政压力更大;降息吧,资本外流,美元信誉再掉一截。
高盛的报告说得直白:中国一减持,美国“债务货币化”空间直接缩水三分之一。
特朗普嘴硬,说什么要对华“极限施压”,但手上的美债如果没人接盘,还真以为世界都得给美国当韭菜?
怕不是还要开门求人家中国回头再来买债。
外媒有的在喊,有的在反思,但本质骨子里的焦虑掩盖不住。
华尔街日报头版承认,美国就是“有矿无炼”,十年内没戏。
彭博社调查,83%的美国CEO都怨气满满,说对华关税成了压垮企业盈利的最大祸根。
日本媒体也慌了,上海微电子28纳米DUV光刻机量产,直接吓得日本半导体设备出口额可能要跌30%,尼康、东京电子订单腰斩。
这些年日本靠着设备专利和高端材料割全球韭菜,真到中国技术突破,立刻原形毕露。
有人说中国只是在模仿,这话有点过于自信了。
真要拼产业链完备和制造韧性,中国人骨子里那股狠劲,美国人、日本人都没见识过。
国家大基金三期3440亿元就砸在这儿,963亿专门攻克光刻机,654亿冲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设备商扶持也高达516亿。
上海微电子28纳米DUV光刻机良率85%,北方华创14纳米刻蚀机市占率一年翻番到47%,订单已经排到2026年。
美国人再封锁?
国产替代的速度正加速。
记得几年前谁还敢想象,中国能用自家设备做28纳米大批量量产,5纳米正在路上。
卡脖子?
打蛇打七寸,这才是真正的逆袭。
AI芯片这块也玩得漂亮。
华为昇腾910B,7纳米工艺,FP16算力384TFLOPS,售价1.2万美元。
英伟达H20呢,8纳米,400TFLOPS,价格1.5万刀,关键还是加价的。
美国人嘴上说要管制,特朗普六月又同意H20出口中国,但加了“算力上限”。
可昇腾910B未受限制,反而让国产替代加速。
2024Q2,昇腾国内份额一路蹿到29%,英伟达掉到61%。
字节跳动、百度都宣布明年昇腾芯片采买量要过半。
越是受压制,替代速度越快。
美国的政策反反复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这种事,他们自己难道心里没数?
再看大棋局。
金砖国家扩员到15国,本币结算比例冲到38%。
中俄贸易人民币结算47%,中印用卢比和人民币结算也有32%。
金砖银行的支付系统6月处理跨境支付870亿美元,同比飙升210%,都快赶上SWIFT那边了。
东盟跨境支付也联通了,45%的人口被覆盖。
美元的“石油美元”地位,不是一天建起来的,现在也不是一夜坍塌——但大厦根基松动,裂缝是肉眼可见的。
等到本币结算突破40%,美元的日子,恐怕也就剩嘴硬了。
美国还想靠关税战咬中国一口,结果自己吞了苦果。
2024年3月特朗普对欧盟日韩汽车加征15%关税,6月汽车进口额暴降26.7%,本土车企本以为能得利,可惜芯片被中国稀土卡脖子,产能利用率只剩68%,新车均价飙到5.2万美元,涨12%,老百姓直接气炸。
沃尔玛、亚马逊都喊,2024圣诞季库存成本要涨15-20%。
劳工部数据,6月核心PCE物价指数4.2%,关税就贡献了1.8个百分点的通胀。
谁说美国可以肆意挥舞关税大棒不还手?
盟友都翻脸,全球供应链谁还愿意陪美国“玩火”?
这一切,最让人深思的,是中国已经从规则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规则的塑造者。
稀土出口要签最终用户承诺书,违规直接进黑名单,已经有3家美国企业被砍单。
半导体碳足迹标准被中国主导、六月成为ISO标准,欧盟马上跟进,将来台积电、三星都得按中国标准办厂,绿色工厂投资一提再提。
特斯拉的“魔幻流水线”——美国进口电机到中国装国产稀土永磁体再卖回去,2024年上半年占美国市场38%。
稀土磁体成本低40%,还绿色环保。
美国人嘴上说要独立,最后还不是绕一圈回到中国手里。
外部世界有些清醒了。
美媒反思的声音越来越多。
《华尔街日报》都说了,中国的稀土精炼技术、环保和成本优势,已经体系化霸权,美国十年内无力撼动。
日本媒体焦虑得很,生怕中国光刻机突破改写半导体产业地图。
事实就像一面镜子,谁都骗不了自己——中国的崛起,是靠技术、成本、规模、政策一体推进。
美国、欧洲、日本,天花乱坠的说辞不顶用了,真刀真枪干到今天,谁能离开谁,现实摆在眼前。
回看这一系列事件,过去总有人爱讲“美国不可战胜”“技术永远被卡脖子”,但现在轮到中国点名谈条件了,这种底气,是一寸一寸拼出来的。
美债、稀土、光刻机、AI芯片、金融体系、碳足迹标准……一步步走到今天,谁还能否认中国的战略优势?
美国如果还想着靠粗暴的打压、关税、技术封锁扭转局势,只会加速自我消耗。
你封锁得越狠,中国替代速度越快,全球对美元的信任越塌。
谁都看明白了,世界,没有中国转不动。
有时候,真想问问美方这些决策者——你们真的理解中国了吗?
理解中国人民的韧性、产业工人的敬业、科学家的执拗、管理者的耐心了吗?
美国人以为靠“断供”“制裁”就能让中国屈服,可惜一场场危机,正好让我们练出更硬的身板。
有人还以为中国只是“卡而不死”,其实中国玩的,是“锁而高价”,是“规则嫁接”,是“体系对冲”。
站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任何试图忽视中国的声音,都不过是自欺欺人。
说到底,这不是技术的胜利,也不是金融的胜利,而是中国人自己的胜利。
那些外媒的焦虑和反思,不是偶然,是对中国崛起的真实承认。
世界离不开中国,谁敢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