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以色列罕见让步却惨败,安理会14国怒火中烧,中方四点警告震世界
2025-08-20
以色列一项被其内部称为“罕见让步”的军事计划,非但没有换来国际社会的理解,反而在联合国安理会引发了一场风暴。除了美国一如既往地站在其身后,其余14个理事国,包括其欧洲盟友,都站到了对立面,发出了集体谴责。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一个看似退了一步的举动,为何会触动全球的神经?
名为让步,实为进攻
事情的起因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近日获得其安全内阁批准的一项新计划。根据他办公室8月8日发布的声明,以军准备接管加沙地带北部的核心——加沙城。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击败哈马斯”。
这被以色列方面描述为一种策略调整,甚至是一种让步。毕竟,内塔尼亚胡最初的设想是全面占领整个加沙地带。然而,这个疯狂的想法不仅在国际上激起轩然大波,就连以色列军方高层也无法认同,内塔尼亚胡甚至因此与军方参谋长爆发了激烈争吵。
在内外交困之下,他选择了退而求其次,将目标从整个加za缩小到了加沙城。但这所谓的“让步”,在现实中却显得异常残酷。加沙城内目前生活着大约80万居民,其中许多人还是从加沙其他地区逃难至此。
根据以色列的计划,这些人必须在10月7日之前全部强制撤离。这意味着,数十万巴勒斯坦人将再度流离失所,一场更为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已在酝酿之中。这一纸命令,实际上是对这座城市的一次清场行动。
安理会上的14:1
如此大规模的驱逐计划,立刻引爆了国际舆论。8月10日,英国、法国、丹麦、希腊和斯洛文尼亚等国紧急呼吁安理会召开会议,评估以色列军事行动的危险性。
会议的结果,将以色列和美国置于了前所未有的孤立境地。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中,足足14国对以色列的计划提出了严厉谴责,要求内塔尼亚胡政府立即停止这一危险举动。
在会议上,各方立场鲜明。以色列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米勒辩解称,以色列“并没有计划或意图永久占领加沙”,行动只是为了“解放这片土地,摆脱恐怖统治”。美国代理代表谢伊则紧随其后,重申只要哈马斯存在,以色列就无法安全,并坚决支持以色列的“自卫权利”。
然而,这种说法显然无法说服其他人。法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达尔马迪卡里直接点破,以色列扩大军事行动并控制加沙城的计划,非但不能带来安全,反而会威胁整个地区,把局势推向更极端的深渊。
中方连提4个“必须”
在这场激烈的交锋中,中国的立场清晰而坚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当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四个“必须”,为混乱的局势指明了方向。
第一,必须坚决反对任何占领加沙的意图。第二,必须放弃武力至上的陈旧思想。第三,必须采取切实行动,减轻加沙的人道主义危机。第四,也是最核心的一点,必须重振“两国方案”的前景。
这四个“必须”,层层递进,直击问题的要害。它不仅是对当前危机的回应,更是对巴以问题根源的深刻剖析。它清晰地告诉世界,军事手段解决不了问题,唯有回到政治轨道,落实“两国方案”,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剑指“两国方案”
为什么以色列宁愿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强行推进这个所谓的“折中方案”?深层原因,恐怕远不止消灭哈马斯那么简单,其真正的矛头,指向的正是国际社会日益支持的“两国方案”。
分析指出,以色列的算盘可能是,通过军事占领和强制迁移,在加沙扶植一个亲以色列的政权,使其与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形成对立。这样一来,巴勒斯坦内部被彻底撕裂,建立一个统一、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就成了泡影。
这一行动的背景,恰恰是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建国的支持声浪越来越高。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大国已明确表态支持建立巴勒斯坦国。就在安理会会议的第二天,8月11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也宣布,将在即将召开的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国际天平的倾斜,让以色列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强行控制加沙城,更像是一场对抗国际大势的孤注一掷。它试图用既成事实,给“两国方案”造成致命一击。
结语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以色列的“让步”为何遭到集体谴责?因为世界看穿了这步棋的真实意图。它不是迈向和平的一小步,而是破坏和平的一大步。所谓的战术收缩,包裹的是更大的战略野心。在数十万平民的生存权和地区和平的未来面前,任何将军事行动包装成“让步”的言辞,都显得苍白无力。这场14比1的对峙,与其说是孤立,不如说是世界对和平底线的一次集体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