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民国元年广西建省南宁始末

2025-09-11

民国元年广西建省南宁始末

◎黄俊杰

南宁作为广西省会并非成于一朝一夕。唐初,广西隶属岭南道,分设邕、容、桂三府,统治者以此羁縻地方州县,唐懿宗咸通年间分设岭南东、西二道,以节度使驻邕州,南宁作为军事重镇其战略地位不断地提升;宋代国力孱弱,西北边疆战事吃紧,对安南(今越南)的崛起无暇顾及,只能自撤藩篱,虽然南宁地位日益突显,但由于政治、经济、交通各方面之因,统治者还是将广南西路(简称“广西”)的治所设于桂州(今桂林);元代,广西隶属湖广行省,亡国之君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避难于广西,为加强对广西的控制,将广西从湖广行省分离出来,成立广西行省,省会设在临桂县(今桂林西面);明清以来广西省会一直在桂林,但迁省的呼声日渐高涨,明代邝湛、清初顾祖禹等人已有建省南宁之议;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两广总督岑春煊与广西巡抚林绍年审时度势,认为桂林偏居桂东北,不宜控驭广西局势,南宁可居中遥控指挥,为国防之大计,迁省南宁刻不容缓,以《两广总督岑春煊移置省会摺》和《密陈南服筹边大计摺》“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但在京的桂派官员暗中阻挠,认为“广西迁省,贻害全局”,工部侍郎唐景崇明确指出:“广西省会,弃桂林,就南宁,未可轻举。以(其)摇人心而贻后患也。”但政务处答复迁省时比较中肯,认为不应顾此失彼,既可按照唐景崇所奏,将广西都督移驻南宁,又可按石长信等人所奏,在南宁设督抚行署,以备疆臣随时巡阅。虽然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但迁省南宁之事没有认真实施,最终不了了之。

▲南宁海关大楼。清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907年元旦),开放南宁为沿江通商口岸,3月建成了海关大楼,旧址位于今南宁市中山路。交通枢纽南宁,开埠是历史的必然性。

清宣统帝三年(1911年),广西巡抚驻桂林府(今广西桂林市),全省府级政区有桂林、平乐、梧州、柳州、庆远、浔州、思恩、南宁、泗城、镇安、太平11府,上思、百色2直隶厅,郁林、归顺2直隶州。虽然南宁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梧州和桂林,但由于边防建设的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相对更为完善,迁省南宁已迫在眉睫。辛亥革命后,广西省参议会深感桂林潜伏着巨大的反对势力,难以推行民主政治,所以主张将省会迁往南宁,民国元年(1912年)四月至十月那场省会之争,过程曲折多变,派系之间明争暗斗,广西人民为民主政治的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申报》于民国元年(1912年)4月23日刊登的《广西都督府电》有清末广西巡抚张鸣歧推行“新政”时“桂林商务,盛时(年)达千万,常时亦少百万(元)”之叙述。但随着桂南沿江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与交通环境,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广西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加之清末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反对封建专制和压迫,在桂南发动了一系列起义(钦防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起义等),而桂林位居桂东北一隅,远程遥控驾驭桂南的政治局势稍显鞭长莫及,使得广西的政治中心转移到桂南势在必行。

▲陆荣廷(1859-1928年),壮族,原名亚宋,字干卿,小名阿发,广西南宁武鸣区宁武镇雄孟村人,旧桂系军阀首领,主政广西12年。游勇出生,因镇压会党卖力,历任管带、督带、分统、统领;1907年驱逐革命军,升左江镇兵总;1911年授广西提督。辛亥革命时,广西独立,被举为副都督,后当上广西都督;1913年二次革命时支持袁世凯,被授予宁武将军、耀武上将军衔。1915年护国战争爆发后,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旋任广东都督、两广巡阅使,旧桂系势力扩张到广东。

民国元年(1912年)1月21日,陆荣廷在桂林接任广西都督一职,改广西军政府为都督府,并依《广西官制大纲》设都督官房和政务司,政务司是行政机关,也称六司,包含军政司、民政司、财政司、教育司、司法司、交涉司,他将广西军政统一其下,开始了旧桂系的统治。然而,“桂垣诸大绅因独立顿失势力”,桂林士绅拉拢桂林、平乐二府要员组织国民公会,旨在排斥陆荣廷等外府人入主桂林。梁廷栋的叙事散文《梧城风鹤记略》记叙了广西梧州独立的经过及其所见所闻,是不可多得的史料之一,文中记载清宣统帝三年(1911年)12月24日,陆荣廷从南宁到达梧州,他和周之济作为梧州士绅通往谒见陆,列举了十余事中,其中有关迁省一事,陆荣廷看完两人所递条陈后曾感叹说道:“此不迁之迁也,愚意亦决如此。惟进省之行人多阻之。”转而问两人以为如何?周之济认为决定迁省后,必须进省抓住财政权和兵权。陆荣廷亦认同此说,认为省会不能不迁,必须提早决定。可知陆荣廷早有迁省会于南宁之想,但散文的作者将迁省的提议功劳往自己身上挂着,这也是古代文人容易犯的毛病之一,都免不了在自己脸上贴金。

▲广西民政厅旧址,1933年5月1日,广西第一次行政会议会场。(《广西第一次行政会报告书》,1933年)

1912年2月,广西省会议在桂林召开,揭幕之日,秦步衢竟带兵勇进入会场,因为办团之事与阳朔议员徐新伟意见相左,竟然在会场上动手动脚打人,从而对新生的民主政治造成了打击。秦步衢从谘议局到省议会都是副议长,还长期担任省巡警道兼巡防营统领,在政治和军事上是个实权人物,他与萧晋荣、曹秬均为旧封建顽固分子,实行民主共和对他们而言是致命的打击。秦在议会上动手打人,激起议员的愤慨,这是迁省之争直接进入白热化的直接原因之一。其二是陆荣廷以都督名义任命何宗羲为省警视厅厅长,对长期独揽广西警权的秦步衢夺权,导致后者抗拒陆的任命,并发动桂林商界向军政府“具禀”提出挽留他的要求,又怂恿手下的巡警官兵要挟军政府收回何宗羲的任命。当他有持无恐地侵犯议员的人身自由,违抗军政府的人事任命时,迁省的呼声更为高涨。同盟会议员卢汝翼、蒙经等人主张把省会迁往南宁,就是想摆脱秦步衢、萧晋荣、曹秬等旧势力的影响,与长期盘踞南宁一带的陆荣廷可谓不谋而合,后者深谙政治权谋,为避免遭受当地士绅的掣肘,于4月提出迁省南宁,但也遭到了桂方强有力地抵制,桂方甚至以“效忠袁世凯中央政权”为口号反对陆荣廷,陆只能以南巡为由,避其锋芒。《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七辑《桂系大事记》在“1912年(民国元年)4月9日”中记载:

广西省参议院改名为“广西省临时参议会”。全省14府,有13府省议员78人会集南宁,举林绎为议长,雷殷、杨煊为副议长。主张省会由桂林迁南宁。但桂林府议员16人在桂林开会,主张在桂林成立临时省议会,省会仍设在桂林。为此,双方展开激烈争论。陆荣廷最后裁决省会迁设南宁。

读《桂系大事记》深感对“迁省南宁”的记载过于简略,将该年4月至10月的史实记载混为一谈,且当事人的回忆互有出入,迁省南宁之事更是一波三折,这也反映了当时的南北两军政势力之间的政治斗争相当激烈,笔者愿尽绵薄之力,将各方著作与回忆相结合,勾勒出“迁省南宁”这段淹没于历史长河的往事。

中华民国成立后,效仿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中央政府成立参议院和众议院,参议院议员由各省议会选举,众议院议员由地方直接选举。广西名士被选为参议院议员有马君武、易文藻、曾彦、陈树勋、郭椿森等;被选为众议院议员的有梁昌诰、王乃昌、覃哲民、翟富文、雷殷、蒙民伟、卢汝翼、萧晋荣等。

4月份的广西议会有九十六名议员参会,以议长卢汝翼为首的龚政、雷殷、蒙民伟等邕方议员再次提出迁省问题,其理由是“都督既出巡,实由桂林措施不敏之故,都督既出巡,丛脞益甚。广西自改革以来,政治之进行迟滞,其弊由于此。”邕方议员指责当地的封建势力阻碍了广西改革,强力要求迁省,因为迁省南宁有利于内政外交。然而,桂方势力根深蒂固,以副议长秦步衢为首的王乃昌、萧晋荣等桂方议员组织了“省桂完成会”,摆出对着干的势头反对迁省,认为迁省会导致财政损失、人心动摇。此时,迁省的利弊是双方争论的中心问题,桂方议员认为:“迁省需费浩大,而省库空虚,难以实现。且迁省势必造成桂林商业萧条,以致商借行款无法收回,公私皆蒙损失。”邕方议员认为,广西税源以左右江为最富,迁省南宁,商业发展,收入必增。而借款有担保,公款不致有亏,商贩可以随省迁移,何来商业萧条、商店倒闭?

南北双方在议会桌上的交战呈现激烈事态。有史料记载,在议会上,代表桂南的邕方以“三南”白话与代表桂北的桂方“官话”交锋,而在议员们“鸡同鸭讲”的同时甚至动手动脚。桂方议员萧晋荣将茶碗砸向了浔州议员卢汝翼头上,桂方统领秦步衢甚至叫嚣“老子要武力对付”,卢汝翼、蒙民伟等人稍加劝阻却遭到秦的不满,后者扬言要对卢、蒙等人给予打击。秦步衢为一介武夫,其“素来武断,独立后委充统领,握兵权,愈更专横,乃甘冒不韪,为越轨行动,逮捕议员,蹂躏议场,实借故而报复”,最终以武力之势迫其议会解散。邕方议员深受打击,深知法律失其效应,愤慨之下撤离桂林,他们齐集南宁后成立了迁省集议所,得到除桂林、平乐二府之外的浔州、梧州、郁林、柳州、庆远、太平、泗城、镇安、百色、上思、归顺、思恩、南宁等十三府78名议员的响应。他们依据《广西第一号临时约法》第四十七条“议员自行集合开会”之文,在南宁成立广西临时省议会,桂平议员姚健生被推选为议长,并通电中央及独立各省,请广西都督陆荣廷驻邕主政,电召桂林议员来邕共议大计,此为4月9日事。

▲清代广西十一府一直隶州:桂平梧郁道(驻桂林),辖三府一直隶州(桂林福、平乐府、梧州府、郁林州);左江道(驻南宁府),辖四府(南宁府、泗城府、太平府、镇安府);右江道(驻柳州府),辖四府(柳州府、庆远府、思恩府、浔州府)。图片载自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八册:清时代》。

当时持反对态度且不愿到邕议事的议员大多数为桂林、平乐二府所属各县的议员,随着争论进入白热化,双方争论的焦点转移到议会是否合法上。4月13日,袁世凯电责南宁“临时议会”不合中央有关通令,“为少数人自由集会”,应予查究,反映了他对广西迁省一事的关注。《申报》4月18日《广西临时议会电》刊登桂方致电袁世凯,要求“始终维持广西”。翌日,桂方议员在桂林将谘议局改组,成立广西临时省议会,他们以“正统”自居,攻击南宁省议会为“非法议会”,认为迁省与否必须由正式议会提出议案,经正式表决,呈请中央政府公布施行方为合法,同时还攻击邕方议员在邕集合成立的省议会,是不经过法定手续的非法议会,宜立即解散。从此,广西出现了桂林与南宁两个“议会”并存与攻讦的局面。

面对桂方的舆论攻击,南宁议会以议员自行集合开会,临时约法之所有,根据共和法律必须少数服从多数,且议会由十三府的议员集合而成,民意机关所在即法律所在,还将议会的合法性与当初南京临时政府及一切机关的成立相联系。一省两议会,两派人马形同水火,滑稽剧的上演,袁世凯也只能虚与委蛇,认为广西都督府驻桂林办事,但南宁又有临时议会是为“违背定章”,要求广西都督陆荣廷查办此事,同时以解散南宁临时议会的理由责令南宁议员返桂,其目的则是为了稳固桂林政权的存在,以便于对广西的控制。一说当时广西省议员总额九十六名,支持迁省南宁的议员有十三府七十八名,已占五分之四强,而桂林、平乐二府议员十多人实属杯水车薪,他们遭到邕方的攻击,而桂林议会更是首当其冲,被讥讽为“私人会议”文曰:“今在桂议会,以省论,只属一府;以议员论,不满十人;而冒称省会,事实既乖,显系私人议会,当然不能成立。”

桂邕双方相互攻讦,置广西安危于不顾,内讧数月,广西都督陆荣廷装聋作哑不行,但左右为难,时值各地土匪蠢蠢欲动,他出巡龙州,一切要务交予桂林军政府的军政司长陈炳焜代拆代行。陈炳焜还是同情桂方士绅的,当时在桂林军政府充卫兵司令的冯浦澄回忆时说道:“是年,陆(荣廷)命将省会迁往南宁,桂林地方士绅闻讯,结队汹涌向军政府请愿挽留建制。当时,我……曾引见其代表十人会陈(炳焜)。陈(炳焜)当时亦表同情,愿代请示。结果陆(荣廷)坚持原意。”

邕桂双方对迁省会与否在涵电中打口水战,两派人马明枪暗箭,你来我往,都希望得到中央与舆论的支持。4月26日,袁世凯不顾邕方的复电申辩,责令广西军政府速令南宁议会回桂林复会,否则即将南宁“临时议会”解散,陆荣廷迫于压力只能表示同意,但依旧暗中支持南宁议会,南宁议员则以陆的名义与袁世凯政府对抗。4月28日,桂林军政府以国务院26日电称:“迁省问题,应由正式议会议决,此时临时议会仍应在桂集合。”针对邕方议员,桂方指责:“若不赴桂集合,即行解散,毋庸迁就。”翌日,在陆荣廷暗中支持下,南宁议会“拒不受政府之解散”,他们急电予以反击,声言:“我议会可以自由解散,绝不受政府之解散也。”当日下午,桂林军政府致南宁议会急电:“据国务院报房来电称:宥电(即26日电)误发,请注销。”5月1日,邕方借坡下驴,发电申明“艳电(29日电)有误。”但当日下午,桂林军政府又转来国务院4月31日电文,电文表明中央又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声称“宥电”有效。5月2日,邕方再次针锋相对,向全国通电,指责袁世凯政府反复无常,“摧残议会,破坏共和”“径行不韪”。同一天,陆荣廷致电桂林军政府,说明国务院“宥电已函转(南宁)临时议员,并期于6月5日到桂集合。”

《申报》于5月11日刊登的《广西迁省之纷扰》描述陆荣廷致电袁世凯,将皮球踢到中央时谦逊地谈道:“荣廷智浅才庸,不能裁断。本日得集十四府议员苦口劝仍之桂,百口同声,坚不允从。种种困难,无从取决,敢请钧裁,以为准的。”所谓的“十四府”当为十三府之说,电文为孤立反对迁省会最甚的桂林府而有此一说。与此同时,陆荣廷指使中央参议院参议员中的广西议员曾彦等人力争迁邕问题在参议院里得到通过,南宁议员发动省内各地方议会、机关、团体等59个单位,同时以“十四府人民”的名义致电袁世凯政府,表示赞成迁省会于南宁,宣称:“十四府钱粮,省邕则解,省桂则不解。”战争一触即发,迁省问题一日不决,则引来广西内乱,则咎在中央。陆荣廷行营所在的龙州,县以议会、商会、县长名义通电全国,力主议会迁南宁,且于一日之间连发两电,直斥袁世凯国务院之电令是为“扰乱视听”,再次表示如迁省迟疑不决,“即以不纳税为后盾”。

5月26日,中央参议院审查长郑万瞻支持广西迁省问题,提出的报告书谈到袁世凯妥协“欲将都督府及省会暂驻南宁,各司仍驻桂林”,赞成者居多。早在年初,广西军政府已改组,下设军政、民政等司,由都督监管民政。副总统黎元洪自接到南宁“临时议会”的申诉电后,表示迁省案立即考虑解决,他与袁世凯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5月31日,参议院第十四次会议上,议长吴景濂和众多议员对比了南宁与桂林的地理环境,一致认为南宁交通比桂林方便,且接近越南,法人增兵边境,不能置之不问,且沿边“土匪甚多”,对内对外调度策应,南宁都比桂林方便,但为了避免邕桂双方的“决裂”,可照“广西都督与政府商量调和办法,以各司仍在桂林,都督、议会各局移在南宁”的办法解决。然而,桂方极力反对,涵电请求参议院提出复议,袁世凯要求参议院对此提出报告。

▲民国时期,南宁邕江北岸停泊的船只

6月上旬,参议院在第十七次会议中审查向大总统袁世凯提出的有关报告,仍旧坚持原议。陆荣廷从龙州发出“拟南宁为行省,六司暂驻桂林办法”的通告,说明这是“处左右为难之境,于万不得已之时,询多数人之请”而拟定出来的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陆于6月20日发出电告:“认南宁为省会,召集议员前往”,省会开始迁入南宁,省议会及铨叙、法制两局先行设于南宁,六司暂驻桂林,以维持秩序、安定人心。袁世凯无奈地复电:“前电宣布都督议会暨法制铨叙两局,随同建设,六司居桂。是为调停桂邕内讧起见,自应切实遵行,以免再有争执,该都督以民政财政最关重要,电饬该两司长亲到会场,宣布政见。余司仅令派员赴会,既使政府议会得联络之益,又不背原电六司居桂之旨,办理妥协,无任欣慰。”

广西都督陆荣廷因南宁离家乡武鸣较近,入主南宁能兼顾边防,他将军政府六司中的民政、教育、司法三司暂留桂林,其余已迁南宁的各司局暂时维持现状,等待广西临时议会成立后再作决定,袁世凯面对广西如此政局,只能于6月23日电饬广西都督“照次办理”。6月24日,陆荣廷从龙州行营致电桂林议员,告知对方“省议会在邕成立,已经公布”,还决定“七月五号至八月五号止为集会之期”,要求桂方按时到南宁开会,但这是他个人的决定,并未与南宁方面的议员商量,也令南宁方面十分尴尬。6月26日,南宁议员向陆发了一通千言电报,大致谈到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希望陆认识民主政治的梗概,同时表示“临时议会”具有的独立地位,但陆荣廷不屑一顾,并于7月12日转发了袁世凯国务院以前的电文,重申“如有妄肆蜚言,混淆视听者,应有该都督办理”的决定,以此尊显他独断专行的个性。此外,陆荣廷在其中调停邕桂双方时也出面请桂方各人谈话,晓以利害,说:“现在多数议员已赴邕,你们所持的理由,正应与多数议员当面就商,何必在此诸多隔膜的枉费口舌。你们的理由折服了他们,他们就自然仍回桂林,否则你们在此始终不去邕报到,他们以多数通过,于你们毫无益处,理由也说不过他们,那时只有白白的蚀亏,我请你们以大体全局为重,和衷共济,有事大家慢慢商量。”

这个时期,社会上富有声望的陈树勋、韦五云、陈太龙等人也是极力主张在邕开会,并从各方面说服疏通桂、平二府的议员。赵炳麟说道:“以多数主持迁邕,吾桂毋庸反对。”马君武、陈树勋、魏继昌、何锡龄、陈用光、黎民新等人直接由桂林到南宁商议迁省事宜。平乐府参议两会人员就邕桂两地的省会资格进行多方面比较后也向邕方靠拢,他们专电国务院,要求将省会迁至南宁,至此已是十四府支持建省南宁,剩下的桂林府更是孤掌难鸣了。陆荣廷将广西局势拟电告知袁世凯,后者看到木已成舟,只好令国务院批准陆电的方案。陆荣廷收到中央来电,即电转桂林军政府,转告桂林议员赴邕开会。桂方在舆论的压力下也只能同意与其它十四府议员会集南宁,共议迁省问题。

7月25日,南宁议会会议召开,议员张鸿治等提议政府六司由桂迁邕,以确定省会设于南宁。即便如此,桂方依旧反复无常。8月1日,桂方议员返回桂林后,在十字街召开千余人的大会,叫嚣“以商场反对迁省”,企图作最后的挣扎,保护当地封建士绅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利益。面对桂方议员的倒行逆施,邕方议员发动十四府自治会、各中小学校、各教育会、各商会、各团体联名通电:“省邕则纳税,省桂则不纳税”,南宁议会向陆荣廷发“万急电”请他来邕,后者答复一旦国务院同意迁省南宁,他即赴邕。

▲清代光绪时期的桂林十字街,今桂林中山中路、解放东路和解放西路交接的路口,图片摘自《广西通志辑要·省城图》。

8月28日,桂方议员屈服,桂林议会不得不移并南宁,陆荣廷携参谋长林绍斐、秘书长朱为潮从龙州抵达南宁。然而,九月上旬,桂林代表以景福等亲至参议院情愿,并从南宁“临时议会”提出的有关人数比较、交通便利、国防需要与政治统一等四个方面逐一进行反驳和申辩,再次要求参议院对原有议案进行复议,但参议院的基本态度基本不变。

自此,广西都督和广西议会正式在南宁办公,南宁也名正言顺成为广西省会,但六司中的三司仍在桂林办公。议员们在邕筹备会议阶段,食宿是一大问题,卢汝翼、蒙民伟等人商定由雷殷、周仲武等设法解决,南宁方面同意将师范学校作为议员的招待所。10月15日,议会决定由南宁府议会、南宁城议会雷殷等南宁地方人士并商业界合理负责,积极筹备得款项将近10万元左右(一说为20万迁省经费),当时议员人数一说有一百七十人左右,议员们的薪水规定按日计算,每日送薪水三元,名为“日当费”(案:这是日本名词)。

10月17日,省议会正式召开,与会参议员八十三人,陆荣廷在成立大会典礼上致贺词,大意是:“时代的潮流为专制灭亡和民权申张的必然到来,议会为代表民意的机关,必能发扬民权,为社会造福。我受全省父老重托,自当绝对尊重民意,一切以民意为是,维护民主利益,尊重议会决议,祝大会开会顺利成功。”参议员表决建省南宁议案时,赞成者为七十人,反对者十三人,建省南宁最终也以多数票获得通过,大会推举苍梧议员林绎为议长,南宁议员雷殷、都安议员杨煊为副议长。“迁省之争”终于落下帷幕,陆荣廷随即公布六司迁邕文告,具体办法如下:

1.民政司主管内务、行政大部事务,宜从速迁近都督府,以便策划进行。应定一月内迁邕。

2.司法直隶中央,其区划与行政机关不同,驻邕驻桂,应听中央命令。

3.教育司因桂林直接管理职学校颇多,应从缓迁邕。

4.财政司因筹划维持桂林公款,颇需时日,应定一年内迁邕。

5.军政司暂驻桂林,维持现状。

六司迁邕,唯独不提交涉司,但该年的11月,民政司首先迁来南宁,陆荣廷和都督府各司、处也先后迁移南宁,广西省电报总局迁至南宁,局址设在博爱街粤东会馆。至此,陆荣廷终于通过和平方式完成了广西政治中心的转移。

▲今南宁市西乡塘区壮志路22号还保留着粤东会馆旧址(照片摄于2024年8月6日)

回顾民国元年三月至十月,在政体草创之初的八个月里,地处南疆的广西南北双方为争夺省会建制而上演了一场拉锯战,浔州议员卢汝翼、藤县议员蒙民伟等人当初考虑到迁省有来自桂方的阻力,认为如果得到掌握军政实权的陆荣廷支持,迁省一事即能水到渠成。且陆荣廷是武鸣人,南宁与武鸣毗连,南宁也无疑是陆的家乡,他“附和共和”,拥戴孙中山的南京临时政府,在广西的影响力巨大,能够由他提出迁省南宁也证实其军事实力和政治权力的强大。陆的家乡观念十分强烈,听闻卢、蒙等人的主张则油然色喜,当即表态支持。而桂林人士梁昌诰、魏继昌等面见陆荣廷“极力请免迁省”。但陆坚持迁省,说:“迁省到南宁,并不是为我个人,而是为了全省人民,为了便于治理全省,为了兼顾国防。”梁、魏二人纠缠不止,陆干脆揭穿他们老底,说:“你们都知道迁省不是为我私利,为什么要为了你们私利而反对呢?好,就交省议会讨论。”

迁省南宁,其目的自然是陆荣廷、卢汝翼等新派为摆脱旧的封建势力而为之,于私有利于陆荣廷治理广西;南宁地处桂南地区,距北部湾200公里,是联结广东、港澳及东南亚的中心枢纽,建省后也促进了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三年后的1915年,开始兴建南宁至武鸣的公路,这是广西历史上第一条公路,为广西的近代化进程打下了基础,迁省南宁于公对近代广西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此外,进一步巩固祖国的南疆,对边防和海防极为有利,在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特别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抗法援越上起到重大作用。

▲图片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编委会编《老桂系纪实》。

然而,南宁作为省会在民国时期非常“难”,旧有的封建势力并不甘心自己丧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民国三年(1914年)4月25日,中央特任的广西民政长的张鸣歧经与广西都督等人协商,陆荣廷迫于压力而同意在五六月之间将省会迁回桂林,其后作罢;民国四年(1915年)6月,袁世凯下令撤销各省都督,特授陆荣廷为“宁武将军”,督理广西军务,中央特任张鸣歧为巡按使,会办广西军务,以此制约陆荣廷的权力。6月15日,袁世凯又下令以桂林为省会,巡按使和财政厅均应迁返桂林,而将军仍驻南宁,巡按使每年一次到南宁与将军接洽。正当张鸣歧旧部极力主张把省会迁回桂林时,十四府议员又成立了广西维持省邕联合会,他们反对迁桂,因为南宁比桂林有更好的地理位置,地处全省中部,“一望平原,四通八达,邕江一水为左右江之总汇,水深而流缓,轮船往来极为便利”,双方再次展开拉锯战。10月31日,北京政府不得已而下令“遵朝前令,暂缓迁桂”。随着新桂系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主政广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0月,在全面抗战前夕,李、白等以南宁不便防守为由,省会复迁桂林,地址位于桂林靖江王府旧址内;全面抗战时期,省会于1944年9月12日撤离桂林迁往宜山县(今河池宜州区),但随着桂林、柳州先后沦陷,日军不断深入广西,省会不得不与11月1日迁往百色,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省会才由百色迁回桂林;解放战争末期,新桂系军阀负隅抵抗中国人民解放军,省主席黄旭初匆匆将省政府及个重要机关迁往南宁,于1949年11月1日正式办公,但新桂系却已穷途末路,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2月4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放了南宁,进而解放全广西,省会随之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崛起并执政广西后,将广西省政府从南宁迁回桂林的明朝靖江府王城旧址。(照片摄于2021年7月19日)

广西解放后,毛泽东主席对广西省会所设位置极为关心。1950年,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张云逸提出将省会迁至柳州,但毛主席确定了南宁的省会地位;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韦国清也提出将广西省会迁至柳州,毛主席依旧坚持前议,不再改变南宁的省会地位,南宁自此以后成为广西的政治中心,今日依旧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虽然辖区不断变化,但战略地位亦日益凸显,在成为省一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同时,南宁各族人民在巩固南部边防、开发边疆、加强与东盟交流合作,助力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为广西的经济建设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书目:

1. 徐锡祺 编:《新编中国三千年历日检索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

2. (宋)欧阳修;(宋)宋祁 撰:《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2月。

3.(后晋)刘咰等 撰:《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月。

4.莫士祖:《广西省会迁移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编委会 编:《老桂系纪实》,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

5. 刘百揆 口述;李静生 记录:《广西临时省议会在邕成立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编委会 编:《老桂系纪实》,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

6. 覃成号:《陆荣廷“迁省”评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编委会 编:《老桂系纪实》,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

7. 冯浦澄 口述;梁镇海 记录:《陈炳焜与陆荣廷之关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编委会 编:《老桂系纪实》,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

8. 陆炬烈:《陆荣廷建广西省会于南宁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陆荣廷新论》编委会 编:《陆荣廷新论》,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9月。

9. (清)苏宗经 辑;(清)羊复礼,(清)夏敬颐 增辑;广西古籍丛书编辑委员会;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西通志辑要》,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12月。

1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广西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十八辑 晚清广西大事记》,南宁:南宁市流源印刷厂,1993年10月。

11. 谭其骧 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八册:清时期》,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年6月。

12. 冯浦澄:《我所知道的陈炳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广西文史资料选辑 第五辑》,南宁:南宁市流源印刷厂,1982年10月。

1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广西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十七辑 桂系大事记》,南宁:南宁市流源印刷厂,1993年5月。

14. 钟文典 主编;钟文典 著:《广西通史(第二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

15. 梁新莲:《1912年广西省会迁邕始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广西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一辑》,南宁:南宁市流源印刷厂,1991年2月。

16.李德汉:《毛主席主张广西省会在南宁》,中共广西区党委宣传部、中共广西区党委党史研究室 编:《毛主席与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

17. 周振鹤 主编;傅林祥,郑宝恒 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华民国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作者往期相关:

南宁育才学校总部旧址

相关阅读:

1912年广西的“迁省之争”

1912年广西省会迁往南宁过程

清代奏折:南宁改省会纪事

黄旭初:广西省会六迁记

图文编辑:阿素喇

产品展示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