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下半年风口已现,哪些行业悄然领跑?
2025-10-26
每到有人问“下半年有什么机会?”其实答案早已在政策动向和企业动作中明显浮现。国家部委和众多新三板企业近一年在给三个板块持续注入资源,布局时间窗口正在打开。无论是国家密集发布相关政策,还是企业真实投入资金和技术,都指向明确赛道——这些才是2025年及以后真正值得长期关注的方向。
首先要重点追踪的是储热型新型储能。它不同于传统锂电池储能,属于政策驱动的核心赛道。2025年陆续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为行业铺设了“快车道”,推动储能技术向规模化落地。尤其以熔盐储热、固体储热这类新技术在工业领域表现突出,已经显现规模化效益。
比如思安新能源,就是该赛道的典型代表。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刚于2025年4月提交新三板挂牌,储热技术深度布局已成为业绩增长的支柱。2024-2025年期间,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持续保持在6%以上,核心研发团队中博士和硕士比例超过九成。新的环形固体储热系统专利,让响应速度提升了四成,快速解决了工业负荷波动问题。
山西建龙项目同样值得关注。采用100MW煤气发电机组,配套5MW熔盐储热系统,有效调峰时间长达6小时,每年消纳820万kWh新能源,减少碳排放约8000吨,直接增加企业年收益850万元。当前这些储热技术已应用到全国20多个省份,总减碳量达9450万吨,相当于贡献了390万亩森林。大众投资不必懂技术细节,关注有技术专利和实际项目落地的企业,如思安新能源,以及有专利突破的熔盐、固态储热细分方向,既有政策背书,也有市场需求保障。
第二个风口是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这是“十五五”规划里的重点板块。2025年10月A股资金明显聚焦这一方向。机器人整机虽然离多数人较远,但其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进程已悄然加速,并且技术壁垒高,先发企业成长空间巨大。
以绿的谐波为例,该公司深耕精密传动部件,全面突破进口垄断,成为工业与人形机器人的关键“关节”供应商。双环传动则专注于RV减速器的国产替代,摆脱了对进口的依赖,市场认可度节节攀升。三花智控布局热管理系统,从家电领域跨界到新能源汽车与机器人方向,实现了技术迭代与赛道切换。
这些龙头企业之所以成长,关键在于抓住了制造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的契机。国家政策明显倾斜,未来的机器人零部件只会需求越来越多。投资时,无需追逐整机厂,重点观察RV减速器、精密传动、热管理等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它们的成长逻辑更为清晰且具备长期确定性。
第三个值得中长期关注的板块是“小巨人”企业主导的细分科技赛道。2025年,这些专精特新的“小而强”企业已获得政策层面的核心支持——包括资金补贴、税收减免、上市绿色通道等。在各自细分领域,这类企业技术实力甚至超过不少大型上市公司。
苏州一家智能传感科技公司就是反映这个趋势的实例。三年前还只是“小草根”,2024年晋级“小巨人”,2025年初拿到5000万基资本投资,估值飙升至十几亿。专注工业传感器技术,核心专利助力产品落地智能制造,销量实现倍增,2025年6月开始冲刺IPO。这类企业以核心专利打造技术壁垒,政策扶持带动市场扩容,成长路径清晰。
再如思安新能源,拥有储热专利并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智慧综合能源平台被列入工信部节能降碳装备目录。想在这些板块找到机会,不妨关注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以及专利数量,高研发投入和实质专利转化才是技术驱动型企业的核心标签。相比炒概念的公司,拥有真实技术并能变现的企业才值得追踪。
可能会有人担忧三个板块只是短期热潮。但站在长期趋势它们都跟随了不可逆的结构调整一是能源领域“双碳”目标驱动的转型,储热储能成为基础设施;二是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升级,机器人零部件和高技术细分赛道是国家与企业共同发力的关键环节。2025年相关政策重磅覆盖,资本持续关注,大概率单靠炒作难以降温,而核心需求只会逐步上升。
关键在于,这些产业不是概念炒作或短线题材,而是真实落地、持续产生收益的领域。储热方案每年能为企业带来数百万收入,国产机器人零部件可替代进口降低成本,“小巨人”依靠核心专利打通市场通道——这些都说明机会不仅存在,而且具备持续性。
对于打算中长线布局的普通投资者,建议分步行动第一步,查阅国家发改委最新虚拟电厂政策及工信部“小巨人”企业名单,把握政策支持面向;第二步,跟进目标企业近期动态,比如思安新能源挂牌过程、苏州智能传感公司的IPO进度,这些均能判断景气度;第三步,小仓位试水,选择自己能理解的细分领域进行有限试错,比如工业类关注储热赛道,科技类着重机器人零部件。
回到起点,这三个板块,你认为普通人最容易把握哪个机会?或者你认识哪些因深耕细分科技而逆势成长的“小巨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大家一同探讨更多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