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欧盟拟设技术转让门槛,中国新能源企业如何破解欧洲“双标”争议?

2025-10-26

欧盟拟对华设“技转门槛”?布鲁塞尔的绿转焦虑与产业赌局

布鲁塞尔的走廊不热闹,但风向在变。据彭博社援引草案讨论,欧盟11月可能拿出一揽子工具,把“本地化用工与采购、附带技术合作”同进入关键市场、享受补贴或参与公共采购挂钩。冯德莱恩早说过一句英文口号:de-risk, not decouple。

这不等于一纸成法。更可能落在三个抓手上:净零产业法案的非价格评审(把“韧性”计分)、外资补贴条例的约束、以及公共采购“互惠”条款。真要上升到强制技术转让,既碰WTO的TRIPS/TRIMS,也撞欧盟自身的知识产权红线,法律战少不了。

为什么此刻“硬”?一是成本剪刀差,俄乌冲突后欧洲电价与资金成本高位徘徊;二是时间表,2030减排锚定不变;三是份额变化,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新注册份额逼近一成,光伏、动力电池链条对华依赖更深。英国的Britishvolt已倒下,瑞典Northvolt多次推迟产能爬坡,融资压力沉。

德国报纸常用两个词:Standort und Souveränität(产业地与自主)。欧洲的逻辑是“要就业、要链条、要可控”,才叫“真正的投资”。但把“共享技术”写进门槛,极易被指“双标”——过去他们批评中国“合资换市场”,如今换位?

企业层面的反应会很实用:更多黑盒化模块、只授权不移管的许可证、以及“环欧小分工”(巴尔干—北非—海湾)来稀释“本地含量”的硬度。CATL图林根、比亚迪匈牙利都是试验场,接下来看公共采购如何打分。

中国这边,策略同样两手:一边推进中东、拉美落地,分散单一市场风险;一边在石墨、镓锗、稀土分离等关键工艺实施许可管理,技术出口目录也在动态评估,保住“护城河”。

政治季也推手。欧洲议会换届后,“安全—产业政策—对华风险”三件套更受选民与工会关注。欧委会若把门槛限定在“拿欧盟钱、接欧盟项目”的场景,争议会小一些;若泛化到普通外资,投资寒意会更强。

一句提醒:合作带产能,封闭拖时间。欧洲要的是速度还是完全自主?欢迎留言说说你在本地看到的新能源项目招投标规则,和企业的应对招数。

产品展示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