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三季报撕开光伏巨头分水岭:一个狂飙,一个失速

2025-11-22

光伏这门生意,突然变得非常拧巴:那个把光伏板价格打到白菜价的行业霸主,隆基绿能,居然开始自己亏钱亏到让人看不懂了。

而旁边那个一直给他做配套的“小弟”,阳光电源,靠着卖“充电宝”赚得盆满钵满。

同样是新能源赛道,一个曾经的王者和一个曾经的配角,命运的齿轮怎么就突然反着转了?

要祛魅这件事,我们得先理解,这两家公司做的,本质上是两门完全不同的生意,只不过都挂着“光伏”的招牌而已。

这就好比当年美国西部淘金热,隆基是那个冲在最前面、拥有最先进挖矿技术的淘金大队,而阳光电源,是那个在金矿旁边卖结实的牛仔裤、铲子和瓶装水的。

一开始,金子遍地都是,淘金的隆基自然是全场最靓的仔。

它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把“挖金子”(也就是制造硅片和组件)的成本降到最低,效率做到最高。

靠着这个,它把全世界的同行都卷得死去活来,成了当之无愧的霸主。

它的整个商业模式,是典型的制造业思维:规模化、标准化、成本领先。

只要金子还有价,并且挖的人不多,这个游戏就能一直玩下去。

但问题出在哪了呢?

人性。

当大家发现挖金子这么赚钱,于是一窝蜂地,乌泱泱的人全都冲了进来。

从前只有隆基一个大队,现在方圆十里,全是拿着铲子的兄弟。

结果就是,金子(光伏组件)被挖得太多了,多到不值钱了。

整个行业陷入了残酷的内卷,大家开始比赛谁能亏得更少,而不是赚得更多。

隆基作为最大的那个淘金队,船大难掉头,手里囤了最多的铲子和矿山(产能和库存),自然成了失血最严重的那一个。

这就是典型的周期性制造业的诅咒:繁荣时疯狂扩产,萧条时一地鸡毛。

而阳光电源呢?

它从一开始就不是“淘金”的。

它的老本行是逆变器,这玩意儿你可以理解成一个“翻译官”,把太阳能发的直流电,翻译成家电能用的交流电。

它干的是技术活,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后来,它发现一个更大的问题:太阳不是天天都有,晚上就没电了,发的电多了用不掉还浪费。

于是它开始琢磨怎么把电存起来,也就是储能,一个超级“充电宝”。

这个生意的逻辑,就从“制造业”变成了“服务业”和“基建业”。

它解决的不是“如何更便宜地发电”,而是“如何更稳定、更高效地用电”。

这一下就踩中了时代的脉搏。

尤其是在欧美,电网老化,能源危机一闹,大家发现电力稳定才是硬通货。

美国政府甚至直接发钱补贴,你建个储能电站,我给你退税。

这就等于淘金的人还在互相压价卖金子,而卖水的那哥们,不仅水价飞涨,还有政府站在旁边给你发补贴让你多卖点。

这生意还怎么比?

所以你看,隆基和阳光电源的业绩分化,根本不是什么战略高下之分,而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隆基是“光伏1.0时代”的王者,那个时代的任务是解决能源的“有无”问题,核心是降低发电成本。

它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甚至超额完成了,以至于把自己逼到了墙角。

而阳光电源,则是“光伏2.0时代”的弄潮儿,这个时代的任务是解决能源的“好坏”问题,核心是电网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隆基现在押宝的BC电池技术,更像一个武林高手在内力耗尽时,选择修炼一门速成但风险极高的绝学,试图用“更高效率的淘金术”来解决“金子不值钱”的根本矛盾。

这个赌注非常大,成了,也许能抢回一点利润空间;败了,可能就会被历史的洪流彻底淹没。

因为它依然是在“淘金”的旧地图里寻找宝藏。

而阳光电源的储能业务,本质上是在绘制一张全新的地图。

这张图上,最大的宝藏不再是硅片,而是电网的每一个节点,是数据的调度,是能源的管理。

它卖的不是一度电,而是一种“电力确定性”的服务。

这门生意的天花板,比单纯卖组件要高得多。

冷知识炸弹来了:在欧洲和美国的某些地方,由于光伏发电太多,中午时段的电价已经是“负数”了。

什么意思?

就是你用电,电网不仅不收你钱,还倒贴钱给你。

在这种哭笑不得的背景下,谁能把中午的电存到晚上卖,谁就掌握了点石成金的魔法。

储能,就是这个魔法的载体。

所以,隆基的困境,是所有“旧王”的共同困境。

它被自己一手建立的帝国所束缚,路径依赖太强。

阳光电源的崛起,也充满了“无心插柳”的偶然性,它只是在正确的时间,恰好站在了风口上。

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于,铺路的人,往往走不到终点。

而我们这些在路边鼓掌的,还总以为自己看懂了地图。

产品展示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