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古代男子偏爱13、14岁少女:三大现实因素解析

2025-11-23

人人都明白,以前的人们结婚年龄都很小,但具体小到什么地步呢?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就是在六岁那年就进了皇宫,成为了皇后。

在古代,很多女孩在13、14岁左右就嫁人了,比如长孙皇后就是在13岁那年出嫁的。而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这个年纪的女孩还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呢。

而在古代,女子这么年纪出嫁并不罕见,也不仅仅是皇室的特权。很多人都想知道,为什么古代人特别喜欢年轻的女子呢?

实际上,很多人都不太喜欢这种事,对一些人来说,这简直就是煎熬。

温馨提示:由于文章较长,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广告解锁”环节,但别担心,现在平台的新规里,解锁广告是完全免费的,只需观看广告就能继续阅读了。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配合。

法律规定了结婚的年龄界限

现在的法律要求小伙子至少22岁才能结婚,姑娘们则至少要20岁。这是因为通常到了20岁左右,人的身体才基本发育完全。这样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健康都能有更好的保障。

古代规定的结婚年龄并不像现在这么人性化。在西周时期,按照《周礼·地官·媒氏》的记载,男孩要到三十岁才能娶妻,女孩要到二十岁才能出嫁。

也就是说,他们当年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性30岁,女性20岁。这样的年龄放在现在,已经算是非常晚了。

人们觉得三十岁正是成熟稳重的时候,这个年纪结婚最合适。而女性在二十岁时,由于身体发育成熟,也被认为是结婚的好时机。

到了春秋时代,齐桓公开始调整婚龄,把男子结婚年龄降到20岁,女子则为15岁。这一改变使得齐国的力量逐渐增强,最终在那个时期成为了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被列为春秋五霸之首。

在此之前,虽然结婚年龄降低了,但并没有强制要求。当其他国家看到齐国的这项政策效果很好时,也开始纷纷效仿。

然而,那些模仿者却走得更远,越王勾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了迅速落实这个政策,他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惩罚措施。

他规定,如果女孩到了十七岁还没结婚,或者男孩到了二十岁还没娶妻,他们的父母就要承担责任,甚至可能被判入狱。

这个惩罚措施一公布,所有的老百姓都感到不安,大家为孩子的前途忧心忡忡。

到了汉朝,为了鼓励百姓结婚,但又怕刑罚太重,所以汉惠帝规定,如果女子到了三十岁还没结婚,就要多缴五倍的税。他自己还娶了年仅十一岁的外甥女为皇后。

各个朝代的婚嫁规矩差别很大。在晋朝,如果一个女子到了17岁还没嫁,官府会直接给她安排一个丈夫。南北朝时期,如果一个女子15岁还没出嫁,全家人都会被关进监狱。唐朝时,13岁的女孩就可以结婚了。到了明清时期,女孩14岁,男孩16岁就可以结婚了。

古代为何要规定结婚的年龄呢?这其实是当时社会必须实施的一项政策。

一、寿命较短

2022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达到了78.2岁,而古代人的平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即使是皇帝,平均寿命也仅在30岁左右。

那时候的医疗条件非常差,即使是普通的小病,比如感冒发烧,也可能让人无药可救。

传宗接代的概念自古以来都很重要,尽管现在时代变了,人们的观念也有所改变。但在封建社会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样的思想从小就让人感到压力。

所以,为了延续家族血脉,很多人会选择尽早结婚,这样可以保证家族的延续不会断在自己这一代。

二、国家的繁荣和发展是必须的。

除了早婚政策,战争也是古代王朝频繁更换的重要原因。因为古代王朝更迭得太快,每次换代都伴随着战争,人就成了最重要的资源。

战争过后,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国家缺乏足够的兵力。为了迅速恢复国家的活力,统治者开始大力提倡年轻人尽早结婚生子。

古代的生产能力真的很低下,为了推动经济进步,就需要更多的人来提升生产水平。

第三部分: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

看完各个朝代的政策后,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很多朝代都特别强调规定女性的结婚年龄。

那是因为古代女性的地位真的太低了,一般女子都不能读书,因为他们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

所以古代绝大多数女子都没有文化,也不能自己出门做生意,她们只能靠父亲养活。嫁人之后,就只能靠丈夫,成了家里的负担。

不少家庭抚养女儿会感到有些负担,因此父母都希望女儿能尽早结婚,还能收到一些彩礼。

为什么这样的想法这么深植人心呢?我们来看看政府出台的政策就知道了。汉高祖刚登上皇位,战后的城市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处于停滞状态。

于是,他出台了一个政策,只要家里生了儿子,就可以免去两年的赋税和兵役,还有停贷。这个消息传出后,很多人都想生儿子,重男轻女的思想也更加严重了。

即使天生尊贵的公主,也难免被当作和亲的棋子。她们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任由他人安排。

大约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女孩就已经有了生育的能力。于是,慢慢地,古代的人们习惯了早早结婚,女孩们的婚龄也是一再提前。

古代社会,有些地方的规矩允许一夫多妻,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可以这样做。具体情况因地区和时代而异。

我们在看电视时,尤其是宫斗剧,常常能看到皇帝身边有很多妻子。有时候,甚至有后宫佳丽三千的传闻。

除此之外,很多王爷、大臣和地主家里都有好几个小老婆。不过,在古代,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这么多女人。

古代的社会等级分明,规矩严苛。大臣自然不能比皇帝还阔气,就连诸侯也得遵守规矩。在春秋时代,诸侯最多只能有九个妾室,而普通百姓连纳妾的资格都没有。

在汉朝,除了诸侯,一些大臣也可以纳妾,但最多只能有两个。要是功劳特别大的人,最多也只能有八个小妾。

直到元朝时期,社会风气较为纯净,普遍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后来有人向忽必烈建议,由于这种婚姻制度,很多百姓一生都无法有自己的后代。

为了关照这些人,忽必烈做出让步,规定男人四十岁后,若仍无子嗣,才可纳妾。

在元朝,女性的地位有所改善,政府出台政策保护女性,防止她们无辜被离弃。这项政策规定,男性不能用传统的“七出”和“三不离”作为离婚的理由。

这样的政策大大提升了女性的地位,也让元朝时期强抢民女的现象减少了。

这种制度一直持续到清朝。到了清朝,这种制度对皇亲国戚来说有些宽松了。亲王在皇帝的允许下可以娶10个小老婆,而郡王只能娶4个。

自古以来,即使是有权有势的皇亲国戚,如果违反了一夫一妻的规定,也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在清朝,如果有人多娶,就会被打九十下廷杖。因此,不论是平民还是贵族,大多都遵循一夫一妻的生活方式。

官媒和普通媒婆有什么区别?

古代结婚时,必须要经过父母的同意,还要找媒人来介绍,很多朝代都把这写进了法律。民间的媒婆通常都是私人做媒的。

在长汀,官媒是一个专门的职业,他们会帮助那些到了婚嫁年龄但还没结婚的人找对象,甚至有权为这些人安排婚姻。

这些人也没法反抗,官方的媒体从先秦时候就有了,一直延续到清朝。

那些被发配到偏远寒冷地区的人也不用太过担心,因为朝廷已经在这些地方安排了官员,这样就能确保边疆的安全了。

在一些地方,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人更倾向于生男孩,这就导致了男多女少的情况。这样一来,很多适婚的男性就难以找到合适的伴侣。在这种背景下,政府组织的婚姻介绍机构(官媒)就成了热门的地方,因为这里有机会解决婚恋问题,所以很多人愿意在这里花心思,甚至会通过送红包等方式,希望能得到更好的帮助。

产品展示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