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我哥可真是干了件糊涂事,19年花42万提了宝马525就为了那所谓的面子,结果还不如买性价比高的车实在令人惋惜
2025-11-24
我哥可真是干了件糊涂事。19年花了42万左右落地提了辆宝马525,主要是为了那面子——你懂的,朋友聚会、同事点赞啥的。那年代,宝马的外观和配置还能撼动不少人,但我心里也有个疑问,花这么多买一辆车,是不是有点过度?反正因为面子买车的人不少,这不也就普遍了吗?我也跟他讲过类似的,有个兄弟当年也买了辆宝马X1,600多公里的时候就开始后悔了。
他说:‘反正意气用事,早买早享受,不用想那么多。’
可惜的是,时间一长,真像我后来估算的那样,折旧还挺快。去年我帮忙翻账单,算了下,6年快要到期了,二手车商最高也只出个12万左右。你说亏不亏?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估算一下,一年折旧3-4万,也就是说大概亏了30多万,从落地到现在那点残值,真肉疼。
这车开了9万公里,除了平日维护得当,保养也没出啥大毛病。听说开了几年的宝马,二手价格普遍要比别的品牌差2-3万,尤其是这种非M或者Sport版本。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得太极端了,但跟凯美瑞比起来,差距还是挺明显:凯美瑞少了点标志性,但油耗更低,保值率也更高。有人说,‘买车就像买房,越早买越亏’,我觉得这话还是挺有道理。
母亲那天还跟我说:你们年轻人呢,拼个面子,还能拼出什么?
我心想,妈,这事也不是单纯的面子问题啊,其实也是一种投资,毕竟让自己舒服点,总比每次开那糟心车子不值。没想到,后来又听说2019年的那款奔驰E300,花了50万提车,当时我还吐槽优惠真大,是便宜货。结果,去年年底,奔驰又降价10万,瞬间那份尊贵变得打折。我还冲她调侃:人生不过是一场体验,体验完了还得面临贬值的现实。
觉得车开久了,价格跌得越快,心里就越不平衡。奔驰那点优惠,看来还不够堵心的。我纯粹是瞎猜,或许奔驰的策略就是卖新车赚快钱,二手车市场影响都在某种程度上被操控了。他们不会告诉你,买新车之后,二三年就像被人丢弃的旧衣服。
我平常跟修理工聊天,他说:你哥那车,亏得还挺厉害啊。
我还问他:那车保养贵不贵?
他说:还好,就是油耗高,损耗快。
我这时候就想:是不是每家有好车的人,都得付出点什么?人家说,宝马更懂中国市场,各种条件都很贴心,难不成面子和实用真就可以画等号?我心里打鼓,但也只能摇头。
话说回来,我遇到个朋友,他说,买车其实挺像的,概率不大,中奖的人少。这句话挺简练吧。对我自己来说,也挺困惑的:到底是该追求那份尊贵,还是安稳?我试了试算了算:按百公里成本来看,宝马其实还不错,油耗也比同级别的雅阁低两成,但保值又令人担心。尤其是,经过六年,车的价值已经跌到一半甚至更低了。
这让我更怀念当年的凯美瑞。那车买了六年,除了正常修修补补外,基本没有啥掉价问题,二手价堪比新车。买车不止是面子工程,也是人生一次投资。你说,如果当初买了那台凯美瑞,大概还能剩下一笔备用金,在生活中也多了点底气。
很多人都说,中国人都喜欢买豪车,宝马、奥迪、奔驰,谁不想显得有派头?
我就在想:我们是不是太在意别人的眼光?还是说,市场的风向早就被操控了?我记得前几天和朋友随手聊起,他说:你知道吗,我一个修理工告诉我,他经常看到那些豪车,保养成本不低,出事故更麻烦。
我一听,忽然觉得:买豪车,真的就是一种折腾。但不折腾,怎么证明自己?这也算是个文化病吧。
(这段先按下不表)
你有没有试过,看着自己开了那么久的车,心里其实挺难受的?像我,看到那些新款车,心里就在琢磨,二手车会不会还值点钱?或者干脆干脆,刚开始那点面子到底值不值那个价。
我还记得一次和销售聊天,他说:你这个年龄开豪车,回头率高,朋友圈里说你生活不错。
我当时就觉得:好像买车还是为了别人的看法?这也挺没意思的。又不是真的开到天荒地老,哪天真贬值了,再怎么样,也就剩下回忆和账单。
这让我想到,车其实就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了我们当下的生活状态。
如果买车能每年少亏点,心情也会好一些吧。还真像搁浅一下,坐下来好好算算,到底哪个车能真正值回票价。
(这段还得继续琢磨……)
不过说到终极选择,是不是真的有人能百分百预测车的未来价值?我估摸着,像我们这种普通人,很难做到高端投资的范畴。二手市场的变数太大,不稳定因素太多了。
我倒想问一句:你看中了哪一款车,是为了短平快的享受,还是打算长线持有赚点老婆的别墅学费?
这或许也是我下一步要思考的问题吧。
你们怎么看?开什么车,能贬值少、还能留存感情?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