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免笔试,无项目资金要求:北京理工大学工程博士招生政策解读
2025-08-04
北京理工大学创立于1940年,前身是延安自然科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它是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是211和985,更是首批双一流。
北京理工大学是著名的国防七子,我国军工的翘楚,深度参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16个国家重大专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84项。在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中,32个受阅装备方阵有29个装备的总设计师为北京理工校友。
北京理工大学每年博士生招生规模超过1000+。最近5年,北京理工大学在工程博士招生与培养方面加大力度,招生专业扩展到5个,涵盖电子信息(代码085400)、机械(代码085500)、材料与化工(代码085600)、能源动力(代码085800)、生物与医药(代码086000)等,工程硕博招生人数扩展到每年招收300多人。
四大王牌专业:具有碾压级优势
兵器工程是我国军工领域的国家队,全国唯一连续20年第一的A+学科。北京理工兵器工程学科依托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如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多次参与高超音速飞行器、智能弹药等国家重大专项。
材料工程排名全球前1‰,开启新能源与军工的“双赛道”。每年科研经费以亿计,其轻质装甲材料技术已应用于99A主战坦克;高能量密度电池专利转让给知名头部企业,笔转让费超5000万。合作单位涵括华为、比亚迪、中国航发等,博士在读期间即有机会参与固态电池、隐身材料等前沿项目研发。
化学工程排名全球前1‰,是激活双碳战略的技术引擎。北京理工与中石油、中石化合作的“CO₂催化转化”技术,年减排超10万吨,读博期间能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专项,毕业后有机会入职中石化、中石油等骨干企业,年薪超过30万。2024年博士团队获中国化工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单项奖金100万元。
计算机技术排名全球前1‰,在人工智能“军工+民用”双场景发挥关键作用。北京理工与腾讯、阿里、中国电科邓合作,读博期间可参与军用AI决策系统、量子通信加密等国家机密项目。其博士团队研发的“智能无人系统”已应用于边海防巡逻;“网络安全靶场”技术支撑2025年国防部演习。
免笔试
对于众多在职人员而言,考博过程中英语和专业课笔试往往是最大的挑战。由于长期远离学术考试环境,他们在备考时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而北京理工工程博士招生政策对考核方式进行了创新与优化,推出的英语、专业课免笔试举措,为在职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当然,英语免笔试是有前提的,考生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近五年大学英语六级成绩高于425分;大学英语四级成绩高于560分;通过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四级(PETS4)及以上,且笔试成绩及格;雅思成绩高于5.5分;托福新题型成绩高于于85分;GRE成绩高于于300分;通过国家英语专业四级及以上考试,成绩合格;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获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
在专业课方面,考生不用特意准备。通过学校和招生单位对报考条件、报名基本情况及其学术背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审查后,将参加各招生单位组织的综合考核。例如前沿交叉科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等招生单位的综合考核采取面试方式,重点考察考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科研创新潜能与综合素质表现,以及英语听力和口语水平。
科研经费计划做支撑:不需要带项目,不需要带资金
目前,许多东部沿海高校在招收在职工程博士研究生时,基本上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要求考生携带科研项目或资金入学,而且额度相当可观,动辄百万级别。
除非是企业一把手或者技术总监,一般在职人员根本没有资源去申请到科研项目或筹集资金,即便是大型国有企业或者央企也面临诸多制约,绝无可能因为某位领导或者技术骨干想读博士而特意去与高校谈一个校企合作项目。
所以,对于在职人员来说,报考博士最大的顾虑就是高昂的项目经费和苛刻的项目报考条件。
但是,北京理工的科研经费博士招生却打破了这一常规,北京理工有13个院(区)、25个专业计划招收科研经费博士既不要求考生带项目,也不要求考生带资金,而只看考生的专业素质、科研能力。
那么,为什么北京理工的科研经费博士不需要带资入组呢?是因为北京理工的科研经费充足,足够支撑博士就读期间的科研经费。想想看,北京理工年均科技投入超过60亿,人均科研经费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所以根本用不着博士生带资入组。
联合培养单位实力强劲
因为背靠工信部,以联合培养为核心,北京理工打通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顶尖资源。
因为聚焦兵器工程、航天工程、网络安全、人工智能、氢能材料、电动车辆等六大“国家命脉级”专项,北京理工直接对应国家在军工、网信、能源、交通等核心领域的头号工程。
因为与中关村实验室、启元实验室、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等190多家领军企业和科研院所签署定向联合培养博士协议,北京理工形成“校企双导师+项目制+定向就业”联合培养博士一体化机制,真正做到入学即进国家队。
例如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08所联合,博士生承担某型轻量化主战坦克火控系统升级型号任务,完成炮口初速雷达、智能弹药引信等关键部件的设计验证。
例如与中关村实验室、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共建,学生直接参与国家级网络攻防靶场项目,负责北斗三号星间链路加密协议的设计与验证;
例如与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博士生主导冬奥氢能大巴燃料电池热管理项目,实现-30 ℃低温启动、系统效率≥55%,成果已批量用于2025年京津冀示范线路。
北京理工的博士培养实行博导+企业总工双导师制。每位博士生配备校内学术导师(如院士、长江学者)与企业首席科学家双导师组。2025年仅兵器工程专项就集结了龙院士、兵器集团首席专家等20余位顶尖导师,博士生在校期间即可接触高超音速飞行器、智能弹药等国家机密项目,毕业后直接落户央企或大型研究院。
事先联系博导至关重要
北京理工大学工程博士实行“申请-考核制”,如果博导对你的专业理论基础、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已获成果、综合素质等不认可的话,那怕你材料审核排第一,也可能在面试时被淘汰。
因此,北京理工明确要求考生报考前务必联系导师!
那么,事先与博导沟通,让博导认可什么呢?
一是让博导认可读博潜质。包括过往所从事的项目、发的论文、获取的专利等,一定要突出技术,让博导感觉稍微雕琢一下,考生就是一块美玉。
二是让博导认可科研实力。你对博导的研究方向,尤其是最近1年的研究论文、课题,最起码看2-3遍,对博导从事的横向、纵向、面上课题要重点了解。
三是让博导认可读博研究计划。读博研究计划中的技术亮点是什么?技术最优路径是什么?如何实现阶段性成果?现有的项目支撑如何?项目应用前景如何。考生一定要找到最有可能实现技术成果的项目,并按照读博研究计划的学术规范,写一篇5000-6000字的研究报告。
如果考生有以上两条或者全部被博导认可,那么恭喜你,你被北京理工录取的概率就非常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