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吉林省高校排名调整:东电第138,延大第231,长春工程学院第389
2025-08-05
近日,科学出版社发布的《2025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引发广泛关注,吉林省高校格局呈现新变化。吉林大学以全国第26位的成绩蝉联省内榜首,稳居“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行列;东北师范大学以5星级评价位列全国第58名,继续巩固其“中国一流大学”地位。其他高校中,吉林农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分别以第179、212名的成绩跻身区域强校序列,北华大学、吉林财经大学等院校排名集中于240至260位区间,展现出差异化发展态势。值得注意的是,东北电力大学、延边大学和长春工程学院三所院校在排名中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路径,成为本次调整的焦点。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电力领域的“隐形冠军”
东北电力大学以全国第138位的成绩稳居吉林省第三,其“中国高水平大学”的4星级评价进一步彰显了学科特色。作为我国电力工业人才培养的摇篮,该校在智能电网、新能源技术等领域持续发力,依托国家级实验室和校企合作平台,实现了科研成果与产业转化的深度融合。近年来,其电气工程学科在国际排名中屡创新高,毕业生在能源央企中的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成为支撑东北振兴的重要人才基地。
延边大学:边疆特色下的多元发展
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延边大学以第231名的排名凸显其特殊定位。这所位于中朝边境的综合性大学,凭借民族语言文化、区域经济研究等学科优势,成为东北亚跨境合作的重要智库。其朝鲜语、药学等专业常年位列全国前20%,国际合作网络覆盖日韩俄等多国高校。尽管地理位置限制了部分资源获取,但学校通过“长白山学者计划”等政策吸引了高层次人才,并在生物医药领域孵化出多个科技型企业,为边境地区发展注入新动能。
长春工程学院:应用型高校的逆袭样本
长春工程学院以全国第389名的成绩实现排名跃升,标志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突围。该校立足土木工程、机械制造等传统工科,深度融合智能制造、BIM技术等新兴领域,构建了“产教融合联盟”。其毕业生在汽车制造、建筑施工等行业认可度持续提升,近三年就业率增幅达12%。与此同时,学校通过共建产业学院、定向培养等模式,与一汽集团、中铁建等龙头企业形成深度绑定,展现了地方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独特价值。
多元格局下的吉林高教新图景
此次排名调整反映了吉林省高校“分层竞争、特色互补”的发展趋势。头部院校坚守学术高地,中坚力量强化行业引领,应用型院校则通过产教融合打开新局面。对于考生而言,这份榜单不仅呈现了院校实力的梯度分布,更揭示了不同高校的差异化发展路径。未来,如何在“双一流”建设与区域经济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吉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