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理想撞卡车“神话”破灭?网友扒出:竟是二手!官方回应被群嘲

2025-08-10

[替换]

老铁们,今天咱们得聊聊车圈最近的“大戏”——理想汽车的“撞车”测试。

这事儿,简直比追剧还过瘾!

事儿是这样的:理想汽车在发布会上,给大伙儿“表演”了一出,自家的i8和一辆“重型卡车”来了个“亲密接触”。

结果,理想i8毫发无损,卡车却“四脚朝天”,驾驶舱和货箱都“分家”了……这画面,相当震撼!

但,网友们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就“火眼金睛”了,扒出来,这辆“重型卡车”居然是二手的乘龙。

而且,测试视频里,卡车的车标还被打码,这操作,简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啊!

这下,舆论就“炸锅”了!

大家都觉得,理想这是在“玩儿套路”啊!

用一辆旧卡车来衬托自家车的安全性,这招,emmm……有点儿不厚道啊!

第一幕:理想的“安全秀”——一场精心编排的“车祸”?

咱们先来回顾一下,理想这场“安全秀”是如何上演的。

理想官方的说法是,i8在碰撞测试中,车身结构保持完整,9个气囊全部打开,电池包没漏液、没起火,车门自动解锁、门把手自动弹开。

一句话总结,安全性能出色!

从技术角度来说,理想i8在碰撞测试中的表现确实值得肯定。

坚固的车身结构,高效的吸能设计,以及气囊的及时弹出,这些都是保障驾乘人员安全的关键。

正如《礼记·中庸》所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车辆的安全设计,也应追求这种平衡,才能在碰撞中化险为夷。

问题是,理想选的“对手”——那辆卡车——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

四个车轮都“飞”起来了,驾驶舱和货箱也“分家”了……这简直颠覆了咱们对卡车的认知!

为啥?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卡车和家用车发生碰撞,受伤的通常是家用车。

卡车顶多掉点儿漆、变形点儿保险杠,或者稍微凹进去一块。

除非是特别严重的事故,否则卡车基本“无伤”。

那么,理想的测试结果,是不是有点儿“不寻常”呢?

网友们也发现了这一点,纷纷质疑:这卡车是不是“有问题”?

是不是被动了手脚?

甚至有人开玩笑说:“这是不是理想找了群演,演了一出戏?”

这波质疑,直接把理想推上了风口浪尖。

第二幕:理想的回应——漏洞百出的“声明”

面对汹涌的舆论,理想官方终于坐不住了,出来回应了。

理想的说法是,测试是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的,测试卡车也是第三方提供的。

他们强调,测试是为了验证和提升理想i8的被动安全性能,并非针对其他品牌的产品质量评价。

这话说得倒是冠冕堂皇,但并未平息公众的怒火。

关键在于,理想承认了这辆卡车是“二手的”。

而且,测试前,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这辆卡车做了“整备”:外饰伪装(车身红色改白色、伪装粘贴)、安装自动驾驶装置,还加了配重,达到8吨。

这就更让人浮想联翩了!

为什么是二手的?

为什么要做“整备”?

这些“整备”会不会影响测试结果?

这些问题,理想官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作为移动式壁障物”。

说实话,这个解释,很难让人信服。

咱们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我要买一辆车,我最关心什么?

当然是安全!

而理想这次的“安全秀”,虽然展示了i8的安全性,但却留下了一堆疑问。

这不禁让人想起《红楼梦》里贾宝玉的那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理想此举,显然未能做到“世事洞明”。

试想一下,你看到一辆“被改造”过的二手卡车被撞得稀巴烂,然后告诉你,这辆车能证明你买的车的安全性,你心里会怎么想?

是不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第三幕:中国汽研的“背书”——是“护航”还是“帮腔”?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中国汽研也站出来说话了。

中国汽研表示,测试的全过程符合所有规定和标准,测试卡车确实是二手车,但测试前进行了必要的整备,测试结果用于车辆的开发验证。

中国汽研的“站台”,似乎给理想的“安全秀”增加了几分可信度。

但问题是,这个“标准”到底是什么标准?

中国汽研也承认,这次测试不属于公告准入测试,也就是说,它不是强制性的。

这就好比考试一样,有“必考科目”和“选修科目”。

理想这次的测试,更像是“选修科目”,主要用于“车辆的开发验证”。

那么,这个“开发验证”的标准是什么?

测试的严苛程度如何?

这些细节,中国汽研并没有详细说明。

所以说白了,这事儿就是:理想为了证明自家车安全,找了辆二手卡车来“碰瓷”,结果被网友们“火眼金睛”给识破了。

虽然有中国汽研的“背书”,但还是留下了很多疑点。

这不禁让人想起《庄子·秋水》里的故事,井底之蛙,焉知大海之广阔?

尾声: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这场“理想撞卡车”事件,给咱们车圈敲响了警钟。

车企的“营销套路”值得警惕。

为了宣传自家产品,车企们喜欢搞各种各样的测试。

但有些车企,为了“秀”出好成绩,会选择一些“特殊”的测试方式,或者对测试结果进行“选择性”的解读。

“标准”的缺失也需要重视。

咱们国家对汽车的测试标准,一直在不断完善。

但有些测试,比如这次的“碰撞测试”,并没有强制性的标准。

这给了车企很大的“发挥空间”。

消费者的“知情权”更应保障。

作为消费者,咱们有权知道车企做了哪些测试,测试的结果是什么,测试的标准是什么。

车企有义务向消费者公开这些信息,让大家能够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车辆的性能。

这场闹剧,也引发了咱们对“安全”的思考。

安全,不仅仅是车身结构、气囊、安全带这些“硬件”,还包括驾驶员的驾驶技术、道路环境、交通规则等等。

买车,不能只看“碰撞测试”的结果,更要注重日常的驾驶习惯、遵守交通规则。

所以,对于这次事件,你觉得理想是“玩儿套路”了,还是测试结果没啥问题?

或者说,你更关心的是,咱们如何才能买到一辆真正安全、放心的车?

评论区聊聊!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