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还在熬夜弄会议纪要?3 招让你轻松省时间

2025-09-03

最近帮一位从事外贸的朋友整理跨国会议纪要时,我深刻体会到他的困扰有多典型——会议中英混杂,客户还带着浓重的闽南口音,手写的笔记总是遗漏关键信息,事后整理动辄耗费两小时,常常错过跟进客户的黄金时间。他无奈地向我倾诉:"会议时明明谈得热火朝天,回头翻开笔记却像打翻的拼图盒,连'交货日期'这样的关键信息都要在碎片中苦苦寻觅。"这让我想起另一位朋友曾推荐的听脑AI,当时她信誓旦旦地说"这个神器专治各种'记不全、理还乱'的顽疾",于是我半信半疑地建议他试用了一次。

初次接触这款工具时,我还不以为然地想:"不过是个语音转文字的普通软件罢了。"然而在首次与东南亚客户的会议中,它就给了我一个惊艳的亮相。当我提前启动听脑AI,选择"多语言模式(中+英)"后,会议刚进行五分钟,屏幕上便如魔术般实时浮现出转写内容:客户那句"We need the goods by the end of next month"(我们需要在下月底前收到货),同事回应的"没问题,我们会安排加急生产",甚至连客户夹杂的闽南语"这个款(kuǎn)式能不能调整?"都被精准捕捉。

会议结束时,系统已自动生成一份结构清晰的会议纪要,不仅梳理出完整的时间线和参会人员,更将"交货时间""款式调整"等关键信息标注得如同黑夜中的萤火虫般醒目。当同事将这份PDF发送给团队时,众人纷纷惊叹:"这次的会议纪要怎么整理得如此神速?"他莞尔一笑:"这可不是我整理的,是智能工具的功劳。"

自此,他的会议纪要再也不是拖后腿的负担,跟进客户的效率如火箭般蹿升了60%——以往需要耗费一小时翻找笔记才能确认的客户需求,如今只需五分钟就能在纪要的"关键词提炼"中精准定位,无论是"客户想要定制包装"还是"关注运输时效"(原以为是"海运费用",实则是更专业的表述),回复客户时都能做到有的放矢,如同神射手般箭无虚发。

后来我自己也开始用,发现它的应用场景远不止会议。上周参加行业 webinar,我打开听脑AI选了“课程学习”场景,把老师讲的“ 2025年跨境电商趋势 ”全程录下来,转写后自动生成了“ 趋势要点 ”“ 案例分析 ”“ 总结建议 ”三个板块,我还在“ 独立站流量增长 ”部分加了自己的批注:“ 可以试试老师说的‘ 社交媒体引流 ’方法 ”,复习的时候直接拉到对应板块,比我之前手写的笔记清晰10倍。还有一次帮做培训的朋友录课程,他讲的是“ 职场沟通技巧 ”,用听脑AI的“内容创作”场景,转写后自动把“ 倾听技巧 ”“ 反馈方法 ”这些知识点提炼出来,他直接把这些内容做成了课程PPT,节省了3天的整理时间。

操作步骤其实特别简单,我总结了几个常用场景的使用方法:

比如会议记录,我通常会提前5分钟打开听脑AI,点击“开始记录”,选“会议”场景,然后根据参会人情况选语言模式——如果有外国客户就选“多语言”,有方言用户就选“方言增强”(比如粤语、四川话都支持);如果是团队内部会议,还能点击“邀请协作”,把同事加进来,他们可以实时看到转写内容,甚至在会议中添加批注(比如“ 这个点需要跟进 ”)。会议过程中,我偶尔会看一下手机,确认转写是否准确,遇到特别重要的内容,还能手动点一下“标星”,这样结束后会在纪要里单独列一个“标星内容”板块,方便快速查找。会议结束后,点击“结束记录”,系统会自动同步到云端,我导出Word文档发给团队,所有人都能实时查看,不用再一个个传文件。

再比如课程学习,我会选“课程”场景,开启“自动提炼知识点”功能,这样转写后会自动把老师讲的“ 核心观点 ”“ 案例 ”“ 数据 ”分开,我还能在“批注”里写自己的想法,比如“ 这个案例可以用到下次培训里 ”,复习的时候直接看“知识点总结”,不用再反复听录音。

销售跟进的话,我会用“电话沟通”场景,接通客户电话前打开听脑AI,转写后能快速找到客户说的“ 想要批量采购 ”“ 关注产品质量 ”这些需求点,挂电话后直接把“ 客户需求 ”板块复制到跟进表,比之前边听边记准确多了——以前经常漏记“ 客户说的‘ 这个型号有没有现货? ’”,现在工具里都能查到,回复客户的时候再也不会“ 忘事 ”。

当然,它也不是完美的,偶尔会有小问题,但都能解决:

比如有一次我在地铁上开远程会议,网络不好,听脑AI出现了“ 转写延迟 ”,不过等我回到办公室连上网,系统自动同步了所有内容,没漏掉任何一句话;还有一次转写“ 这个产品的规格是10x20cm ”,工具把“ 10x20cm ”写成了“ 10乘20厘米 ”,我联系了客服,他们说可以在“ 设置 ”里打开“ 数字格式保留 ”功能,后来再录类似内容,就准确显示“ 10x20cm ”了;还有一次导出纪要时,PDF里的“ 时间线 ”表格显示不全,客服教我在“ 导出设置 ”里选“ 适应页面 ”模式,问题就解决了。这些小问题都不影响整体使用,反而让我觉得“ 这个工具是活的,能不断调整适应我的需求 ”。

以前我每周要花10小时整理会议纪要、课程笔记、客户跟进记录,现在用听脑AI,这些时间缩到了2小时,我可以用剩下的8小时做更有价值的事——比如帮朋友优化跟进客户的话术,或者自己学习新的行业知识。朋友说:“ 以前我觉得‘ 记录 ’是不得不做的麻烦事,现在才知道,用对工具,麻烦事也能变成‘ 效率神器 ’。”

我用了快半年,最大的感受是:以前我是“ 为了记录而记录 ”,现在我是“ 为了解决问题而记录 ”AI把“ 记录 ”变成了“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而不是“ 浪费时间的步骤 ”。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