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巴勒斯坦权议获联投通过!以军连袭加沙,国际法庭加压局势骤紧
2025-09-19
2024年5月10日,纽约,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一份支持巴勒斯坦在联合国获得更多参与权的决议。结果是143票赞成、9票反对、25票弃权。会场灯光很亮,话说得很满。加沙的夜里还在冒烟,救护车不停。因为这个反差,外界的情绪被推高。投了票,战没停,人人都在看接下来怎么落地。
接着说加沙。以军在北部、再到汗尤尼斯、最后压向拉法,推进是一步一步的。通道时开时关,卡车过得少,物资下不来。联合国和救援机构天天喊饿、缺药、缺燃料。结果是,停火没谈拢,空袭还在继续。老百姓往南挪,再往西挪,能躲的地方越来越少。
同样紧的还有以色列北边。以军和真主党隔着边界打来打去,火点从沿线推到了更深的地方。二月份,以军打到了贝卡谷地的巴勒贝克一带。之后,火箭弹和无人机越过边界的频率就上去了。以方说要压回火力,对方说要以牙还牙。因为这个拉扯,北部好几万居民长期撤离,回不了家。
再往外红海航道一年多不安生。也门胡塞武装打船,美国和英国时不时空袭也门目标。船公司绕道好望角,时间多了,钱也多了。保险贵了,运价上去了,最后落到超市货架。大家嘴上说“自由航行”,手里都在算账。结果是,火线从岸上串到了海上。
说到政治盘面,以色列的执政联盟往右靠,这是肉眼可见的。内阁里有强硬派,定居点扩建不减反增。政府的说法是“以实力求和平”,听着硬。落到地上,就是更长的军管,更宽的安全区,更密的检查点。因为这个逻辑,冲突点变多,火星更容易窜起来。
西岸的事也不能忽视。2023年以来,定居者暴力事件被多方点名。美国在2023年和2024年两次制裁个别人和个别实体。欧盟里也有人推动限制和定居点有关的产品。结果是,西岸的紧张被推高,治安负担更重。再说一次,这会把安全成本往后拖很久。
法庭这头也在动。2024年1月,海牙国际法院要求以色列防止发生严重罪行,5月又加了一道命令,要求在拉法收手。以色列表示不同意解读,行动继续。联合国人道机构的通报越来越急。法律文本在累,战地现实没停,两套时间在并行。
同一天,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在5月申请逮捕令,目标包括以方两名高官和哈马斯三名头目。程序要走,但影响已经出来了。官方出访更难,握手要看场合。一些国家的警察和法官也会多留心。这不是立刻改变战局的事,但会改变很多人的行程和算计。
欧洲这边出现了真动作。5月28日,爱尔兰、西班牙、挪威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6月4日,斯洛文尼亚跟上。法国和德国的表达更谨慎,但议会和社会讨论在升温。还有,荷兰法院对军品转运有过限制判决,西班牙早就停了对以出口军品。态度不完全一样,方向却在动。
美国的立场最关键。华盛顿的口径是支持以色列自卫,也要保护平民。5月,美方暂停了一批大当量炸弹的交付,理由是担心拉法行动。校园抗议持续到夏天,国会里也分成几派。因为国内牵引,白宫对以色列“劝”和“管”两头都要顾。结果就是,支持还在,限制加了。
地区大国之间也互相扯动。4月1日,以色列打了大马士革的伊朗使团设施;4月13日夜里,伊朗用无人机和导弹回击,以色列和盟友拦截了大部分。随后以色列有限回应,双方都没把火推满格。这说明,掰手腕在继续,但彼此都留了台阶。因为一旦失手,范围会迅速扩大。
斡旋没有断。卡塔尔、埃及和美国在多哈、开罗来回谈,内容无非两块:停火和人质。文本改了又改,从六周停火到分阶段释放,人道物资如何进,监控谁来做。每次看起来有戏,又被细节卡住。通道没堵死,但门槛很高。这是目前最费力却最有用的一条路。
地面的人道处境最直观。联合国的评估多次警告饥饿风险,拉法口岸长期无法稳定开放,凯雷姆沙洛姆口岸承压。医院缺药、缺电,手术靠手电筒顶着做,帐篷区一场大雨就成泥塘。救援队说得很简单:要安全窗口、要燃料、要卡车。这些基本物件,决定了多少人能熬过今晚。
以色列国内的承压也在上升。预备役长期拉满,企业有人手缺口,旅游业冷清,财政要出更多补贴。人质家属在特拉维夫的卡普兰路口一周又一周举牌,要求把人带回家。政府里不同声音有分歧,街头的诉求很直接。安全要硬,经济要稳,政治要兜住,这三件事同时要答案。
最后回到谈判桌边的一个画面。开罗一家酒店的地下会议室里,插线板被塞满,矿泉水排成一溜,翻译抱着文件快步穿过走廊。夜里两点,电梯门开,几个人拎着厚厚的文件夹走出来,表情很疲惫。下一次进门的时候,那张停火交换的纸,能不能终于按下去签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