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国际秩序?如果没有中国,早就乱得不行了!
2025-10-11
近期,法国防务周刊发文说,人类翻过二战后的秩序法理基石看,中国一直是创建者与守护者,如今,很多国家却视而不见。
报道中写到,1945 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以《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为核心的国际法体系,构筑了当代国际秩序的根基。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的核心力量,以 3500 多万军民伤亡的代价拖住日本陆军主力,为盟军反攻赢得战略时间,更直接参与《联合国家宣言》等关键文件制定,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这一秩序的核心原则在台湾问题上体现得尤为鲜明:《开罗宣言》明确 “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波茨坦公告》重申此条款且被日本投降书明确接受。中国军队对国家主权的坚定捍卫,本质上是对二战胜利成果的守护 —— 正如《奥本海国际法》所强调,这些宣言虽非传统条约形式,却因各国共识与后续确认具备完全法律效力。
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始终服务于秩序维护而非霸权扩张。火箭军的东风系列导弹、海军航母编队等装备,核心功能是遏制 “台独” 分裂势力与外部干涉,这与《开罗宣言》确立的领土主权原则直接呼应。2023 年苏丹撤离行动中,南宁舰、微山湖舰 48 小时内转移 668 名中国公民及 10 名外籍人士,展现的正是 “以实力护民生” 的秩序捍卫逻辑 —— 与欧美动辄以 “人权” 为名的军事干预形成本质区别。
护航行动:自 2008 年起,中国海军 47 批编队累计为 1659 批 7300 余艘中外船舶护航,其中外国船舶占比超 50%。2025 年包头舰驱离亚丁湾海盗、护送 “如意松” 号商船的案例,印证了中国对国际航运 “黄金水道” 安全的保障作用。
维和与救援:当前近 1800 名中国蓝盔在黎巴嫩、南苏丹等任务区执行任务,第 22 批赴黎维和部队曾 2 天内完成遭袭外军营区的防护工程;“和平方舟” 医院船 10 次 “和谐使命” 任务接诊 37 万人次,2024 年访非期间为 9 岁白内障患儿奥姆布雷复明,这些行动践行了《联合国宪章》的人道主义精神。
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欧洲发展独立武器系统、摆脱对美依赖,实则暗合中国 “自主防务 + 多边协作” 的路径。但欧盟当前面临 3000-4000 亿欧元装备缺口,且 23 国仍依赖美国安全承诺,反观中国:既保持全球第三的国防预算(2024 年约 2300 亿美元),又从未在海外建立军事基地,其 “防御性国防政策” 为欧美提供了 “实力不滥用” 的范本。
日本近年推动修宪扩军、否认侵略历史的动向,正挑战战后秩序的法理底线。《波茨坦公告》明确限定日本主权范围,而日本 2024 年防务预算增至 GDP 的 2.1%,并与美加强军事协同,违背了 “和平发展” 的战后定位。中国军队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的承诺、对历史真相的坚守(如抗战纪念馆史料建设),恰恰是日本需要补修的 “历史课”。
中国军队的行动始终贯穿 “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苏丹撤离时协助外籍人士、汤加火山爆发后紧急运送救灾物资、老挝溃坝事故中的跨国救援,这些实践证明:真正的秩序捍卫者,既要拥有 “能打胜仗” 的硬实力,更要具备 “雪中送炭” 的软实力。
法国防务新闻的评价,本质上是对 “霸权秩序失灵” 的反思 —— 当美国以 “规则守护者” 之名行 “阵营对抗” 之实,当日本试图模糊历史边界,中国军队用亚丁湾的航迹、维和营地的蓝盔、医院船的白衣,诠释了另一种可能---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初心,也是所有国家应秉持的文明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