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揭露真相?中国企业陆续获光刻设备,外媒:荷兰公司不再“听话”

2025-10-27

这些年芯片这事儿闹得不小,美国那边一直打算卡死中国企业,从2019年起就开始收紧出口限制,特别是针对那些高端光刻机。

极紫外光刻机,也就是EUv那款,能搞定7纳米以下的芯片。早在2020年,中芯国际就花了1.2亿多美元向ASML订购了一台,但因为美国限制,一直拖着没发货。

供应链里头那美国技术的零件,出口的时候得经过许可手续,弄得死死的。中芯国际也不傻,赶紧转向本土化,只是短时间内还得依靠进口设备才能维持生产。

要说回来,最开始美国对深紫外光刻机DUV的出口没那么紧箍,毕竟这类设备主要用来制造14纳米以上的芯片,算是成熟的产品,也不算涉及啥敏感技术。

ASML的那些型号,比如TWINSCAN NXT1980Di,在2021年到2022年初的几个季度里,顺利地交付给了中国好几家企业,包括长江存储、华虹半导体什么的,都用上了,帮他们扩大产能,生产存储芯片和功率器件。

那会儿中国市场涨得挺快的,到2022年底,变成了ASML的第三大客户,贡献了大概15%的系统销售额。ASML自己财报上也提到,是中国的订单带动了整体出货量的增长。

美国那边一时间坐不住,2022年10月之后,就出了新规,把管控范围扩展到一些DUV型号,还要求盟国们一块合作。华盛顿跟荷兰政府以及ASML的高层谈了好几番,特别强调这些设备可能会间接用来制造先进芯片。

2023年1月,美国、日本、荷兰三国达成了个协议,要限制高端深紫外浸没式光刻机出口到中国。到了6月底,荷兰经济部正式发通知,从明年1月开始,出口部分指定型号的DUV光刻机得提前申请许可证,特别是那些能支持7纳米工艺的设备。

荷兰的ASML公司,深紫外设备的营收占了他们整体收入的一半多,2023年中国的订单几乎占到系统销售的49%。公司高层在2023年4月的投资者见面会上表示,已经评估了这种限制带来的影响,觉得对中国市场的冲击不算太大,因为大部分的DUV设备并不依赖美国的零部件。

2023年一整年,荷兰ASML公司大约向中国卖出了200台DUV设备,这个数量占到他们总出货量的30%左右。下半年,中芯国际也收了几台NXT2000i,主要用在上海和北京的工厂扩展产能。长江存储也新采购了设备,提升了NAND闪存的产量。

ASML第三季度报告显示,中国市场的系统销售占比达到了29%,比去年有所增加。公司还在欧洲和美国投入资金建厂,主要是为了分散风险。2023年11月,ASML中国区负责人沈波在上海进博会谈到,预计到2025年底会在中国安装500到600台DUV设备,助力本地芯片产业的发展。

2024年一到,管控措施又升级啦。美国商务部在4月要求ASML停止为一些中国客户提供设备维护服务,也包括之前卖出去的那些。荷兰政府在1月撤销了几个出口许可,所以订单就有点推迟了。第二季度财报出来后发现,中国销售的比例飙升到了49%,主要原因是国内企业提前储备货,以防未来可能的断供。

华为的合作伙伴上海微电子在上半年获得了好几台DUV,用于研发28纳米及以上节点的芯片。锐石创芯在第三季度确认设备到位,扩展测试产线。鼎泰匠芯也已经采购,助力显示驱动芯片的生产。

外媒像路透社5月报道,提到ASML在抵抗美国的压力,表现得挺有点自主的意思。公司财务总监罗杰·达森在7月的电话会议上表示,DUV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不应该再受到过多的限制。

九月,新任CEO克里斯托夫·富凯接受了彭博社的采访,他直言美国的出口限制更多体现为经济角逐,跟安全没有那么大关系。他强调,ASML是欧洲公司,按照欧盟的规矩来办事。到了十月,他在行业论坛上再提,虽然得遵守新规定,但对中国的支持不会全部停止。

到2024年底,美国又调整了出口规定,特别加强了对DUV部件的审查。ASML在12月2日发布声明,表示这对2025年的业务预料之中,不会影响全年销售目标。那一年,中国企业购买的设备超过300台,带动了本土产能的提升。到了2025年,ASML第一季度报告显示,中国市场占比是27%,到了第二季度也是这个数字。

荷兰政府1月17日宣布,大部分ASML对华销售没有列入双重用途出口统计,算是给了一点缓冲。第三季度,ASML的总净销售额达到75亿欧元,净利润是21亿欧元,而中国市场贡献了42%的系统销售额,但他们预测到2026年这个比例可能会大幅减少。

其实,像彼得·温尼克在2023年接受采访时提到过,ASML算是欧洲企业,有自己的决策权,不用完全听从美国那边的指挥。而富凯在2024年10月也在荷兰媒体上说过,美国的用意其实是为了护住本土的芯片产业。

国外的彭博和路透都报道说,ASML似乎不再那么听美方的话,开始展现出自己的独立姿态。ASML在12月发表声明称,新的管控措施不会影响到他们对2025年的销售预期,而中国的业务比例预计还会保持在20%左右。

中国的企业方面,2024年到2025年上半年,中芯国际仍在持续采购DUV设备,推动28纳米生产线的扩展。锐石创芯和鼎泰匠芯也纷纷拿到设备,分别用在显示面板和功率器件的制造上。

ASML打算到2025年全球出货600台DUV设备,挺多已送到中国。不过,中国也在努力搞本土化,上海微电子计划到2025年推出自己设计的DUV机型,想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欧洲一些国家的态度也有变化,英国在2024年决定继续使用华为的5G设备,法国和德国计划到2025年与华为合作共同建设网络,避免拆除已有的基础设施。

全球的供应链紧密相连,企业们都在忙着谋取利润,中国市场又那么大,苹果和高通在2025年前半年就在华投入超过50亿美元。ASML这一招,显示出企业追逐利润的本性,但也提醒中国的科技企业要自己强起来。中芯国际和华为也都在2025年加大本土光刻机研发的力度,掌握那些关键零部件。

再说回来,2025年的局势挺复杂的。中国对稀土出口限制,ASML又依赖中国的稀土磁铁,虽然目前库存还能撑一阵子,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依赖还是会带来不少麻烦。

公司财务负责人提到,因为交付周期长,货已经都准备好了。从外媒的报道来看,ASML对中国的销售额在2024年上半年占了49%,到了2025年二季度下降到27%,但三季度又涨到42%。整体估计2026年不会低于2025年,预计全年净销售还会增加15%,毛利率保持在52%。中国在他们的客户中占据很重要的份额,主要用来制造DUV设备,满足成熟和中端节点的产能需求。不过,由于美国带头的销售限制措施,ASML也没有把最先进的设备全部卖给中国。

芯片行业里,地缘政治确实搞得挺复杂。美国用那种小院高墙的策略,想挡住中国在高端芯片上的步伐,但在DUV这块,ASML还挺坚挺,没完全配合美国的意图。外媒也说了,这公司似乎有点不听话,就是这意思。

公司CEO富凯在2024年9月4日接受采访时提到,美国的动机已经转到以经济为导向。到了2024年12月,公司正式宣布,新一轮管制措施还在他们预料之中。中国市场的业务保持在20%的稳定水平。彭博社在2024年10月报道说,ASML变得更独立了,没有完全听命于华盛顿的指挥。2025年1月,富凯在荷兰接受访谈时再次强调,美国的压力主要是为保护本土产业。

结语:

看得出来,这事儿可没那么单纯摊开来说。作为欧洲的公司,ASML就像夹心饼干一样,得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巧妙权衡利益。虽然中国企业买设备的事儿还在,但规模确实缩了不少,本地化进程也是加快了。

外媒说不乖,意思就是ASML没全听美国的话,保护自己这边的生意。芯片这块的竞争看得很长远,中国得靠自己,ASML也得想长远发展。全球经济都离不开彼此联系,但真正的出路还是得靠自强不息。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