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北史》22句精华 以史为镜 醍醐灌顶
2025-11-22
《北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是汇合并删节记载北朝历史的《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并辅以其他史料而编成的纪传体史书。共计233年。
《北史》与《南史》互为姊妹篇,主要记载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这几个朝代的兴衰。影响大,对传播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知识起了积极的作用,对后人研究南北朝史、中国史学史做了贡献。
1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史·列传第十八》——李昶解读: 找一个教你书本知识的老师很容易,但找一个教你做人道理的老师却很难得。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很多传授技能的老师,但那些用言传身教影响我们品格、指引我们人生方向的老师才是最珍贵的。
作者简介: 李昶,北朝北魏至西魏时期官员,博学有文才,历任要职。
2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北史·列传第二十七》——裴侠解读: 别人都靠当官发财,我却因为当官而清贫,我能留给子孙的只有清白的名声。这告诉我们,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正直的品格和清廉的家风,这才是能让子孙受益无穷的传家宝。
作者简介: 裴侠,北魏、西魏、北周官员,以清廉著称,号为“独立使君”。
3行生于己,名生于人。《北史·列传·卷二十八》——源贺解读: 行为好坏是自己决定的,但名声好坏是别人评价的。我们只管做好自己,做事问心无愧,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名声是别人给的,自己无法完全控制。
作者简介: 源贺,北魏名臣,原名秃发破羌,南凉景王之子,后归顺北魏,屡立战功。
4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北史·列传·卷四十二》——袁聿修解读: 经过瓜田不弯腰提鞋,走过李树下不举手整帽,这是古人避免嫌疑的谨慎做法;流言蜚语很可怕,要像防洪一样提前防备。在生活中,我们要主动避开容易引起误会的情况,同时谨言慎行,防止祸从口出。
作者简介: 袁聿修,北朝北魏、东魏、北齐官员,以清白自守闻名。
5淡于荣利。《北史·列传·卷六》——韦敻解读: 把荣誉和利益看得很淡。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不过分追求名利,能减少很多焦虑,让人更专注于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活得更加轻松自在。
作者简介: 韦敻,北周著名隐士,淡泊名利,屡征不仕,明帝敬之,号为“逍遥公”。
6理虽万变,可以一观;来事虽悬,易以往卜。《北史·列传·卷四》——李彪解读: 道理虽然千变万化,但可以用一个根本原则来观察;未来的事虽然难以预料,但可以用过去的经验来推测。这提醒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事情,要抓住核心规律;对于未来,要多从历史和经验中学习,做出更明智的判断。
作者简介: 李彪,北魏官员、史学家,博学多才,曾参与修史。
7为国之本,在乎忠信。古人去食去兵,信不可失。《北史·列传·卷十一》——薛端解读: 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忠诚和信用。古人说宁可去掉食物和军队,也不能失去信用。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诚信都是立足之本。答应的事就要做到,这样才能赢得长久的信任和支持。
作者简介: 薛端,北周官员,为人耿直,敢于直言。
8官省则事省,事省则人清;官烦则事烦,事烦则人浊。《北史·列传·卷五十一》——杨尚希解读: 官员精简,事务就简化,事务简化百姓就清净;官员冗杂,事务就繁琐,事务繁琐百姓就受扰。这就像公司管理,机构臃肿、流程复杂,效率就低;精简架构、流程清晰,大家做事都顺畅。
9国之宝器,其在得贤。《北史·列传·卷五十一》——杨尚希解读: 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得到贤能的人才。对于一个团队、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国家来说,最珍贵的资产不是物质财富,而是有德有才的人。
作者简介: 杨尚希,北周及隋朝官员,在隋初曾建言简化地方行政。
10大厦之构,非一木之枝,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北史·列传·卷六十五》——突厥解读: 高楼大厦不是靠一棵树的树枝建成的,帝王的功业也不是靠一个谋士的计策完成的。任何伟大的成就都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团队合作,集思广益。工作中要懂得依靠团队的力量。
11死有重于太山,贵其理全也;生有轻于鸿毛,重其义全也。《北史·列传·卷七十三》——序传解读: 有的死比泰山还重,可贵在于道理周全;有的生比鸿毛还轻,珍贵在于道义完备。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为什么而活、为什么而死。为了正义和理想牺牲,死得其所;苟且偷生,活得没有意义。
12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北史·列传·卷二》——道武七王解读: 身处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容器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当一个人事业顺利、处于顶峰时,更要谦虚谨慎,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防止因自满而犯错。
13天应人和,时会并集。《北史·列传·卷九》——宇文深解读: 上天顺应,人心和合,好的时机就会一起到来。当你的努力方向符合趋势(天时),又得到大家的支持(人和),那么成功的机会自然就来了。
作者简介: 宇文深,北周名将,多谋略,为宇文泰所重。
14恭俭福之舆,傲侈祸之机。《北史·列传·卷十二》——宇文神举解读: 恭敬节俭是承载福气的车子,傲慢奢侈是招致祸患的机关。对人恭敬、生活节俭,能积累福气;为人傲慢、生活奢侈,则会招来麻烦。保持谦逊和节约,是长久平安幸福的基础。
作者简介: 宇文神举,北周宗室、将领,有文武才干。
15夫为国之体有四焉:一曰仁义,二曰礼制,三曰法令,四曰刑罚。《北史·列传·卷七十五》——序传解读: 治理国家的根本有四个方面:一是仁爱正义,二是礼仪规范,三是法律政令,四是刑事处罚。管理一个组织也一样,既要有价值观引导(仁义),也要有行为规范(礼制),还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法令)和必要的惩戒措施(刑罚),四者缺一不可。
16君人者,以天下为家,不得有所私也。《北史·列传·卷二十八》——源贺解读: 统治百姓的人,要把天下当作自己的家来爱护,不能有私心。这句话强调的是“天下为公”的精神。对于管理者来说,做事要出于公心,公平对待每一个人,不能徇私舞弊。
17夫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北史·列传·卷二十六》——长孙道生解读: 清廉是担任职务的根本,节俭是立身处世的基础。无论做什么工作,廉洁自律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而生活俭朴,则是个人保持良好品德、避免堕落的基础。
作者简介: 长孙道生,北魏名臣,忠厚廉谨,一生清廉。
18但当尽忠竭节耳,知复何言!《北史·列传·卷四十六》——薛愷解读: 只管竭尽忠诚、坚守气节罢了,还有什么可说的!这表达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当我们认定了一件正确的事,就应该全力以赴,不计个人得失,无需多言。
作者简介: 薛愷,北齐官员,以忠直见称。
19法者,朕与天下共之,何敢轻也。《北史·魏本纪第二》——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解读: 法律,是我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我怎么敢轻视呢?这句话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规则制定出来,所有人都要遵守,领导者更要带头,不能搞特殊。
作者简介: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北魏第七位皇帝,大力推行汉化改革,迁都洛阳,促进了民族融合。
20兵可立威,不可不戢,刑可助化,不可专行。《北史·隋本纪上第十一》——隋文帝杨坚解读: 军队可以树立威严,但不能不约束;刑罚可以辅助教化,但不能单独使用。武力和管理手段是必要的,但必须谨慎使用,不能过度依赖。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要结合起来。
作者简介: 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统一南北朝,开创“开皇之治”。
21遭风云之会,不建腾跃之功者,非人豪也。《北史·列传第九》——彭乐解读: 遇到风云变幻的好时机,却不建立一番大事业的,不算人中豪杰。当机会来临时,要敢于抓住,努力拼搏,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一番成就,才不辜负这个时代和自己。
作者简介: 彭乐,北朝东魏、北齐名将,勇猛善战。
22至秦以后,生则不能致养,死则厚葬过度。《北史·列传第十四》——高允解读: 从秦代以后,(子女对父母)活着的时候不能好好奉养,死了却过度厚葬。这批评的是那种“活着不孝,死了胡闹”的形式主义。真正的孝顺是在父母在世时尽心奉养,而不是在死后讲排场。
作者简介: 高允,北魏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事五帝,清贫自守,敢于直谏。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