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新加坡“胜利”舰,看上去很能打

2025-11-23

得嘞,这事儿包在我身上。

你知道吗,有些东西,天生就带着一种“看上去很美”的宿命感。

就好像那精巧得过分的靖江汤包,皮薄得像蝉翼,肚子鼓鼓囊囊,晃一晃,里面全是汤水。

食客们满心期待地夹起来,小心翼翼地咬开一个小口,鲜美的汤汁“哗”地一下涌出来……然后呢?

然后就没然后了,剩下的那点“干货”,真不够塞牙缝的。

说来也怪,最近我一琢磨新加坡海军那艘刚下水的“胜利”级多功能战斗舰,满脑子都是这汤包晃来晃去的身影。

去年十月底,狮城那叫一个喜庆,自家造船厂里“长”出来的史上最大战舰——八千多吨的“胜利”号,在万众瞩目下,总算是碰着水了。

新加坡的防长亲自站台,场面上的事,那必须做到位。

这船的头衔可响亮了,“导弹护卫舰”、“船坞登陆舰”、“无人作战载具母舰”,好家伙,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简直是“海军界的卷王”。

可你把镜头拉近了瞅,那刚下水的“巨舰”,完成度低得可怜,说是个精装骨架都抬举它了,新加坡海军自己都说了,这船利利索索能开出去耍,怎么也得等到2028年。

这画饼的功夫,属实是练到家了。

这艘船的祖师爷,其实远在北欧,是丹麦海军那个叫“阿布沙龙”的狠角色。

丹麦人也是小国,预算紧巴巴,所以脑回路清奇,硬是把各种功能胡椒面一样撒进一个六千多吨的船体里,结果搞出了个“万金油”神器,让不少小国海军眼馋得直流口水。

新加坡海军,显然就是其中最上头的一个。

于是,他们拉上了瑞典和丹麦的老师傅,攒出了这个体格更壮硕的“升级版”——新加坡胜利级多功能战斗舰。

满载排水量直逼八千五百吨,在东南亚这片“新手村”里,妥妥的巨无霸。

全电推进、一体化桅杆、法国人的“海火”雷达,这些花里胡哨的时髦玩意儿一样没落下。

这倒是符合逻辑,毕竟徒弟总得比师傅会的多点新花样。

但问题就出在这“啥都想要”的贪心上。

咱们扒开这层华丽的“皮”,看看里面的“馅儿”。

武器配置简直让人想笑。

一门76毫米主炮,搁在护卫舰上算及格,但安在一艘快有驱逐舰那么大的船上,就跟泰森上台打拳,手里却只拿了把水果刀一样,充满了违和感。

防空导弹有32个发射单元,能打法国的“紫菀”和“米卡”,自保肯定够用,想当区域大哥?

还嫩了点。

至于反舰导弹,效果图上到现在还是光板一块,小道消息说要装以色列的“蓝矛”。

这玩意儿自从在“阿克萨洪水”里露了脸之后,名声就有点一言难尽,连英国这种铁哥们都把订单给撕了。

可新加坡不在乎,毕竟他们一直自诩为“东南亚的以色列”,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最离谱的是,这艘八千多吨的庞然大物,居然连根反潜鱼雷管都没有!

对付潜艇全靠甲板上那架直升机,这等于是在漆黑的夜里跟人打架,还主动告诉对方自己的眼睛在哪。

回头看看它的丹麦师傅“阿布沙龙”级,人家吨位虽小,但家伙事儿可一点不含糊。

127毫米的主炮,射程和威力都大了一圈;“鱼叉”反舰导弹塞得满满当当;还有好几套近防系统。

吨位上去了,火力反而阉割了,这波操作,我实在是看不懂。

当然,新加坡人会告诉你,咱这船玩的是概念,是“多功能”。

后甲板不堆炮弹,是用来放遥控小玩具的——无人艇、无人机、水下机器人。

理论上,这艘濒海战斗舰Plus版可以在马六甲海峡这种水浅事儿多的地方玩出花来,巡逻、反海盗、扫雷,啥都能干。

但这不就是当年美国人“濒海战斗舰”(LCS)吹过的牛吗?

结果呢,LCS项目自己都快玩不下去了,成了美国海军史上的一大笑柄。

现在,新加坡想在前辈跌倒的泥坑里,趟出一条康庄大道?

恕我直言,有点难。

更要命的是,它那22节的龟速,在岸舰导弹面前,慢得就像一个专门等着挨打的沙包。

说白了,这艘“胜利”级,就是那个靖江汤包。

和平年代,它绝对是艘好船,可以去亚丁湾护航,可以去南海刷存在感,外观威武,科技感爆棚,面子里子都有了。

可真到了要卷起袖子干仗的时候,当大家需要的是能一锤定音的“干货”,而不是一肚子华而不实的“汤水”时,它又能做什么呢?

炮弹可不会管你是不是“多功能”,当它撕开那层薄薄的“高科技外壳”,里面流出来的,恐怕也只剩一地鸡毛了。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