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制药废水分类以及处理技术, 如何处理这种高浓度工业废水?
2025-07-23
制药废水分类处理技术原理详解
制药工业涵盖化学合成药、生物制药、中药三大领域,其废水因生产工艺差异呈现显著特性差异。不同领域的生产流程,从原料投入到成品产出,每个环节产生的废水在污染物种类和性质上都大相径庭。本文按类别解析核心污染物特征及针对性处理原理,技术路线遵循 “物化预处理 - 生物降解 - 深度净化” 的逻辑框架,为制药废水的有效处理提供清晰思路。
一、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处理
污染物特征:
这类废水中含有苯系物、卤代烃(如氯仿)、DMF 等难降解有机物,具有高 COD、高盐度的特点,并且对生物处理系统有很强的抑制性,若直接进行生物处理,会严重影响微生物的活性。
核心处理原理与技术组合:
物化预处理
蒸发结晶(除盐核心)
→ 原理:利用溶液中盐分浓度升高导致沸点升高的特性,对废水进行加热,使水分蒸发,盐分则因达到饱和而结晶分离,以此解决高盐对生物处理的抑制问题,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适宜环境。
微电解(破解难降解物)
→ 原理:Fe/C 组成的微电池在废水中发生反应,产生 [H] 和・OH 自由基,这些活性物质能够断裂苯环等稳定的化学结构,使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较易降解的物质。
芬顿氧化(深度氧化)
→ 原理:在废水中投加 Fe²⁺和 H₂O₂,Fe²⁺催化 H₂O₂产生大量・OH,・OH 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能无差别地矿化多种有机物,增强可生化性。
生物处理
水解酸化:在厌氧环境下,微生物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酸等易降解物质,进一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A/O 工艺:
缺氧段,反硝化菌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为碳源,将好氧段回流的硝酸盐还原为氮气,实现脱氮;
好氧段,在氧气的参与下,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 CO₂和 H₂O,有效降解 COD。
案例:某生产抗生素的化学合成制药厂,其废水含有大量苯环类有机物。采用上述工艺处理后,先通过蒸发结晶去除大量盐分,微电解和芬顿氧化破解难降解结构,再经 A/O 工艺处理,最终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技术逻辑:对于高毒的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必须先通过物化方法解除其对生物的抑制作用,再让废水进入生物处理系统,才能保证处理效果。
二、中药类制药废水处理
污染物特征:
含有高浓度的糖类、木质素、生物碱等物质,SS 含量较高,虽然可生化性较好,但其中包含大量胶体状难以沉降的物质,给处理带来一定难度。
关键处理原理与技术组合:
预处理
混凝气浮(SS 去除核心)
→ 原理:向废水中投加 PAC、Al₂(SO₄)₃等混凝剂,混凝剂在水中形成带正电荷的胶体颗粒,与带负电荷的胶体杂质和细小悬浮物相互吸引,中和电荷后凝聚形成较大絮体。同时,通过气浮设备向水中通入大量微气泡,气泡黏附在絮体表面,借助浮力将絮体带到水面,实现 SS 的高效去除。
生物处理
UASB 厌氧反应器
→ 原理:反应器内的厌氧菌群在无氧环境下,分阶段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具体流程如下:
→ 优势:该工艺处理负荷高,能有效处理高浓度有机物。
生物接触氧化
→ 原理:在反应池中设置填料,好氧微生物在填料表面附着生长形成生物膜,废水与生物膜充分接触,微生物通过吸附、降解作用去除有机物。同时,通过曝气设备向池内通入氧气,维持好氧环境。
案例:某中药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中药残渣碎屑和胶体物质。采用 “格栅 + 调节池 + 混凝气浮 + UASB + 生物接触氧化” 工艺处理,混凝气浮有效去除了大部分悬浮物和胶体,后续生物处理稳定运行,出水可用于厂区绿化灌溉。
设计要点:中药类制药废水的处理,重点在于强化固液分离环节,避免胶体和悬浮物进入生物系统造成堵塞,影响处理效率。
三、生物类制药废水处理
污染物特征:
废水中含有残留的抗生素、菌丝体、代谢毒素等物质,COD 浓度高,且由于存在生物抑制物,导致废水的可生化性差,处理难度较大。
物化预处理
调节池:对废水的水质和水量进行调节,将 pH 值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为后续处理提供稳定的进水条件。
化学沉淀:投加 Ca (OH)₂等药剂,使废水中的磷酸盐及部分重金属形成沉淀,得以去除。
强化生物处理
厌氧 EGSB 反应器:
→ 原理:反应器内的高速上升流对污泥颗粒产生冲刷作用,增强了微生物与废水的传质效率,特别适用于含有较高 SS 的废水处理。
好氧 MBR 工艺:
→ 原理:将生物处理与膜过滤技术相结合,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 COD 和氮磷等污染物,膜组件则实现泥水的高效分离,出水水质稳定。
深度净化
臭氧 - 活性炭联用:
技术环节
作用原理
去除目标
臭氧氧化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直接攻击抗生素分子结构,破坏其活性
解除残留药物的生物毒性
活性炭吸附
利用活性炭的微孔结构进行物理吸附,同时通过化学键合作用
截留小分子毒素和残留有机物
案例:某生物制药企业生产干扰素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菌丝体和残留抗生素。采用预处理调节水质,经厌氧 EGSB 和好氧 MBR 处理后,再通过臭氧 - 活性炭联用深度净化,最终出水达到排放标准,部分回用于车间清洗。
技术难点:生物类制药废水中的抗生素毒性较强,需先通过臭氧氧化解除其生物毒性,否则会导致活性炭快速吸附饱和而失效,影响深度净化效果。
制药废水共性处理原则
三级处理框架:
处理阶段
核心目标
关键技术
预处理
解除生物毒性,去除部分污染物,改善水质特性
微电解、芬顿氧化、混凝气浮
生物处理
降解主体 COD,实现脱氮除磷
UASB、A/O、MBR
深度处理
去除残留污染物,确保出水达标
臭氧氧化、膜分离、活性炭吸附
关键科学原理应用:
自由基氧化:・OH 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断裂有机物中的化学键,从而氧化分解难降解有机物。
厌氧代谢:产甲烷菌在适宜的 pH 环境中活性较高,可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实现能源回收。
膜分离机制:反渗透(RO)膜依靠膜两侧的渗透压差,能够实现离子级别的分离,深度净化水质。
结语
制药废水处理的关键在于紧扣三类废水的本质差异,采取针对性的处理策略:
化学合成类:重点在于破解芳香烃类难降解物质,主要依赖高级氧化技术;
中药类:核心是解决胶体和悬浮物问题,需强化混凝气浮等固液分离工艺;
生物类:关键在于解除抗生素的生物毒性,通常采用臭氧氧化前置处理。
通过物化预处理 - 生物降解 - 深度净化的梯级技术链,能够实现制药废水中有毒物质的定向转化与高效矿化,为制药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