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梧州一辆行驶30万公里的奔驰S级车10万起被拍卖,25.6万成交
2025-08-18
一辆跑了30万公里的二手奔驰S级,你敢花25万买吗? 2025年8月11日,阿里拍卖上一辆2017款奔驰S320L以10.12万起拍,竟被16人疯抢81次,最终25.62万成交!
溢价率超150%,比同年份低里程二手车还贵。
2025年8月11日,阿里拍卖上一辆车牌“桂DU5351”的奔驰S320L引发激烈争夺。 这辆2017年出厂的车,车龄不到八年,但行驶里程高达306,671公里——相当于七年半里每年跑4万公里,比普通家用车高出两倍多。
因原车主涉及民间借贷纠纷,车辆被法院扣押在梧州岑溪市拍卖,起拍价仅10.12万元。
竞拍持续到最后一刻,16人报名参拍,加价达81次。 最终成交价锁定在25.62万元,比起拍价暴涨15.5万,溢价率超过150%。
作为奔驰S级中的“入门款”,S320L新车当年售价约百万,如今停产成绝版车型。 但花25万买一辆“30万公里俱乐部”的豪车,仍让网友直呼离谱:“加点钱买小米SU7不香吗? ”
表面看,这辆奔驰S320L的成交价高得反常。二手市场数据显示,2014年款同车型报价约25万,而车龄更短的本车却因超高里程被业内认为“实际价值不超过15万”。
但法拍市场自有其特殊逻辑:
起拍价诱惑:法院为快速变现,常将起拍价定为评估价的50%-70%。 本例中10.12万起拍,仅为原车残值的三分之一,极易刺激买家“捡漏心态”。
信息不透明推高预期:竞拍者只能查看车辆外观和基础信息,无法试驾或检测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 部分买家因“绝版车”“S级光环”盲目加价。
牌照附加价值:虽未明确此车是否带牌拍卖,但一线城市法拍车常因“带牌竞买”遭哄抬。 北京曾有法拍车因牌照稀缺,成交价超市场价30%。
低价起拍≠真实省钱。 法拍车常见的三大隐形陷阱,让不少买家事后叫苦:
天价停车费&违章债:法院扣留车辆常存放于第三方停车场,日积月累停车费惊人。 河南一车主2.7万拍得哈弗车,却需补缴近2万停车费;更有人接手后才发现车辆遗留数十条违章,罚款、扣分全由新车主承担。
“盲盒”车况风险:长期停放导致电瓶报废、轮胎老化属常态,而发动机等核心部件问题在拍前无从查验。 梧州这辆奔驰S320L停放超1年,机械损耗或远超表显里程。
过户障碍:若原车主欠税或车辆被多次抵押,过户可能卡壳。 2017年一买家拍下奥迪A8后,因前车主债务纠纷无法过户,18万打水漂。
奔驰S级在法拍市场的狂热并非孤例。 2024年北京一辆2010款奔驰S350L(30万公里)以11.58万成交,而同年份同车型市场价仅6-8万。 溢价背后是心理博弈:
面子消费驱动:二手奔驰S级年均贬值约15%,但“百万豪车”光环对中小企业家仍有吸引力。 25万买S级,比买新E级“更有排面”。
收藏投机心态:绝版车型常被包装成“投资标的”。 拍卖行强调奔驰S320L“停产稀缺性”,尽管其机械通用性与在产车型无异。
对比市场行情,梧州这辆奔驰S320L的成交价明显偏离理性:
车龄&里程的硬折扣:奔驰S级每增加1万公里,残值降幅约2%-3%。 30万公里理论残值不足新车15%,且后续维修成本激增。 同年份5万公里车型二手价可达55万以上。
养车成本碾压同级新车:老款S级年均养车超3万元,仅一次大修费用就可能超过10万。 而25万级新能源车如小米SU7,保养成本仅为前者的五分之一。
高价竞拍30万公里豪车的群体,主要有两类人:
信息差博弈者:三四线城市车商借法拍渠道收车,整修后以“低价S级”转售牟利。 通过翻新内饰、调表等手段,此类车利润空间可达30%。
刚需型面子买家:部分中小企业主需豪车撑门面,但预算有限。 25万购车款中,约10万为“社交溢价”——他们赌的是“客户只认车标,不看里程”。
这场拍卖暴露了二手车估值体系的矛盾:专业机构评估一辆车需综合车龄、里程、保养记录等12项指标,而法拍市场仅靠“奔驰标”和竞拍氛围就能让残值翻倍。
当一辆30万公里的S级卖出25万高价时,与其说是市场行为,不如说是人性博弈的胜利——毕竟,在“绝版”“限量”“S级”的标签轰炸下,理性估价早已让位于冲动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