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飞行重锤呼啸而至!新一代空降迫榴炮亮相,轻松治愈火力不足恐惧症
2025-09-04
2025年8月31日,解放军空降兵装备体系里有个“神秘角色”终于撕开面纱,新一代空降迫榴炮正式亮相。这玩意儿被网友称为“飞行重锤”,为啥?它能跟着伞兵一起从天上“飞”下来,落地就能砸出火力网,专门治“火力不足恐惧症”。 要知道,过去空降兵突击时,手里除了步枪、火箭筒,重火力得等牵引火炮或者直升机吊运,等炮到位黄花菜都凉了。 现在有了这型新装备,伞兵跳伞时把它往飞机上一扔,落地就能扛着打,连山地、城市这种难啃的地方都能压着敌人打。
要弄明白这“飞行重锤”为啥厉害,得先看它底盘的变化。 之前曝光的TKUP-201型迫榴炮,用的是ZBD-03伞兵战车底盘,但这次新一代产品直接搞起“底盘通用化”,和新一代伞兵战车、伞兵装甲输送车共用技术平台。 啥概念? 就像手机充电器统一接口,后勤不用再为不同装备准备不同零件,维修、补给效率直接往上窜。
更关键的是车体设计优化了,前部外扩让底盘和负重轮配合更顺溜,空投时更稳当。 以前TKUP-201型为了装炮,把ZBD-03的乘员舱改成战斗室,后部射击孔都拆了,这次新车体不仅保留这些改进,还给负重轮加了减重孔,整体重量控制得更精准,完全符合伊尔-76运输机的空投标准。
再看炮塔,这次升级堪称“大换脸”。 老款TKUP-201型炮塔上有车长周视镜和炮长瞄准镜,现在全拆了,换上车载武器基座和云台式观瞄系统。 武器基座能直接装7.62毫米机枪,伞兵不用再抱着轻机枪满街跑找掩护,迫榴炮自己就能“兼职”打近距离目标。 云台式观瞄系统更绝,能像摄像头云台那样上下左右转动,配合北斗导航和火控计算机,炮手不用手动调角度,系统自己就能算出目标位置。
更夸张的是反应速度,以前手动瞄准得花十几秒,现在自动模式下3秒内就能锁定目标,对面敌人刚冒头,炮弹可能已经出膛了。 炮塔两侧还各装了4具烟幕弹发射器,遇到敌方反坦克导弹或者无人机,一键发射烟幕遮蔽,比以前靠战友放烟幕弹快多了。
弹药配置是迫榴炮的“看家本领”,新一代产品直接整出“全家桶”。高爆榴弹能打9.5公里,专门轰敌方碉堡、指挥所;破甲弹穿深600毫米,对付坦克或者装甲车不在话下;迫击炮弹射程8.5公里,专打山后面、楼房间的隐蔽目标。 最实用的是烟幕弹,不仅能遮蔽自己,还能给友军打掩护。 2018年珠海航展上首次露面的海洋迷彩版空降迫榴炮,当时就展示了这些功能,现在新一代产品在射程和精度上又有提升。 举个例子,9.5公里射程相当于从北京五环到六环外,伞兵落地后要是发现敌方在10公里外的阵地,这炮照样能砸过去。
不过这“飞行重锤”也不是完美无缺。网友最关心的主动防御系统它没装。俄制2S42“莲花”迫榴炮就有主动防御,能拦截来袭的反坦克导弹;咱们的新一代空降迫榴炮却没这玩意儿。 为啥? 空降作战讲究“轻装快跑”,主动防御系统虽然能提升生存能力,但重量大、成本高,装上去可能导致运输机一次少运几辆,或者伞兵得额外背负更多装备。 更关键的是,现在空降兵作战不是“单打独斗”,空中有无人机侦察,地面有步坦协同,后方还有远程火力支援,遇到危险时,体系里的其他装备能帮忙“挡枪”。 就像打仗不是一个人使劲,团队配合更重要。
从2013年《科技日报》报道某新型空降自行压制武器减重500千克通过空降试验,到2018年珠海航展首次公开展出,再到2023年长春航空展上TKUP-201型亮相,最后到2025年新一代空降迫榴炮正式曝光,中国空降兵的火力装备走了条清晰的升级路。 2013年那次减重试验,外界推测就是基于ZBD-03伞兵战车的空降迫榴炮,当时减了500千克,相当于少装半辆摩托车的重量,对空投来说至关重要。
2018年珠海航展上的海洋迷彩版,说明它已经通过测试,开始列装部队;2023年长春航空展的TKUP-201型,则是进一步优化后的版本,能打多种弹药,还能稳定射击运动目标。 现在新一代产品把底盘通用化和炮塔升级都解决了,相当于把之前所有的“小补丁”整合成“系统更新”。
实战场景下,这型迫榴炮能干的事儿可多了。 比如山地进攻,伞兵顺着山坡往上冲,敌方藏在山坳里的机枪点不好打,迫榴炮装高爆榴弹,9.5公里射程足够覆盖,曲射弹道能绕过山坡直接砸过去。 城市巷战更实用,楼房之间的街道狭窄,敌方狙击手藏在窗口,迫榴炮装破甲弹,1.2公里射程刚好能打到,精准度比迫击炮高,不会误伤友军。要是遇到敌方装甲部队反扑,迫榴炮换上穿甲弹,600毫米穿深能打穿大部分轻型坦克,配合伞兵的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形成“远近结合”的火力网。
后勤保障也是它的优势。 因为和新一代伞兵战车、装甲输送车共用底盘,维修零件能通用,前线士兵不用背着两种工具包跑。 以前TKIP-201型刚列装时,维修班得同时带伞兵战车和迫榴炮的工具,现在只需要一套,省了不少事。 运输也更方便,一辆运输机可以装更多辆,比如伊尔-76原本能运3辆ZBD-03伞兵战车,现在换新一代空降迫榴炮,数量差不多,但火力密度直接翻倍。
网友最关心的“LZ”标识,现在还没官方解释。 有人猜是“陆军”的拼音首字母,想让它登陆陆军部队,但可能性不大。 空降兵的装备讲究轻量化、空投适配,陆军的155毫米榴弹炮更重,底盘也更大,两者任务需求差太远。 更合理的解释是“蓝军”或者“联合”的缩写,或者是生产厂家的代号,等下次阅兵或者官方报道,估计就能揭晓了。
从牵引式迫击炮到自行迫榴炮,从单一弹种到多用途弹药,中国空降兵的火力装备一直在“补短板”。 新一代空降迫榴炮虽然没装主动防御系统,但底盘通用化让后勤更省心,炮塔升级让反应更快,弹药多样让打击更全面。这些改进不是“拍脑袋”做的,而是针对空降兵的实际需求,快速部署、灵活机动、伴随支援。 未来随着体系不断完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装上主动防御,或者升级出更厉害的弹药,但现在它能做的,已经足够让空降兵在敌后战场挺直腰板了。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