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乌克兰松口了!18-22 岁男生能出境了,这是打不动了?
2025-09-10
2025年8月26日,乌克兰总理斯维里登科宣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决定:允许18至22岁的男性公民在战时状态下自由离境。这是自2022年2月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首次放松严格的出境禁令。
就在政策宣布的第二天,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立刻抛出强硬回应,明确反对任何国家在乌克兰部署“欧洲军队”,并称这是北约东扩的变相操作。 俄方强调,北约军事基础设施的扩张及其向乌克兰的渗透,正是乌克兰危机的根源所在。
这一松一紧之间,暴露了俄乌冲突进入第四个年头的真实态势:西方支持力度大幅衰减,乌克兰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而俄罗斯却越打越强势。
西方国家的援助疲态已经再明显不过。 欧洲理事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西方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规模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5%。 欧盟内部在援助问题上严重分化,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在闭门会议上直言,应该优先考虑国内经济复苏,甚至有议会直接否决了追加军援的预算。
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同样出现了援助疲态。 国会最新的预算听证会上,反对继续大规模援乌的声音达到高峰。一位华盛顿资深防务官员坦承:“过去我们以为只要不断提供资金和武器,就能迫使俄罗斯妥协,但现在没人再相信这种幻想”。
乌克兰前线形势确实不容乐观。 2023年夏季的反攻行动遭遇惨败,乌军在试图突破俄军防线时损失惨重,上百辆坦克报废,推进仅几公里就不得不停滞。 反攻未达到预期目标,西方媒体后来承认这是战略误判。
兵源短缺已成为乌克兰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各地征兵站人满为患,社会舆论对不断的动员已产生强烈抵触。 乌克兰军队每月需要征兵三万人才能抵抗俄军压力,为此甚至不得不招募60岁以上的男性入伍。
经济数据同样令人忧心。 乌克兰GDP从2021年的约2000亿美元,到2022年直接缩水30%,2023年虽勉强回升5%,但整体还远未恢复。 人口从战前的4100万锐减至3000万出头,大量民众逃难海外。 通胀率突破19%,民众对未来失去信心。
与此同时,俄罗斯却展现出意外的韧性。 过去一年半中,俄罗斯能源出口逆势上涨,卢布趋稳,西方制裁未能引发经济崩溃。 相反,欧洲因制裁措施承受了更高的能源成本,加剧本国通胀。
2024年6月,普京提出的停火条件变得更加严苛:要求乌克兰从四个东部州撤军,实现非军事化,去纳粹化,永远不加入北约,还得承认俄罗斯的主权。 这比2022年谈判时的条件严格得多。
2025年8月27日,俄罗斯通过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正式向外宣布,已向西方和乌克兰递交“最后通牒”:乌克兰必须全面非军事化,放弃加入北约的可能,并承认俄罗斯对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四地的主权。 俄方还明确拒绝所谓“欧洲军队”驻乌,认为这是北约扩张的变相操作。
俄乌冲突爆发初期,和平曾经那么接近。 2022年春天,双方在伊斯坦布尔达成了17页的和平协议草案,乌克兰承诺保持中立,不加入北约,给俄语官方地位,限制军队规模,承认克里米亚的特殊地位。 东部争议地区则通过公投决定归属。
然而,西方特别是英国前首相约翰逊亲自赴基辅施压,要求乌克兰拒绝签字,承诺西方会提供一切所需武器。结果谈判破裂,乌克兰转向准备反攻。
三年多的冲突让乌克兰付出了巨大代价。 西方军火商赚得盆满钵满,但乌克兰民生凋敝,基础设施毁坏严重。 美国军工企业洛克希德·马丁的股价上涨了240%,但乌克兰的重建却遥遥无期。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美国对乌援助政策发生显著变化。 特朗普公开表示要在短时间内推动停火,实际上是想止损。 他甚至在未与乌克兰协商的情况下,直接代表乌克兰与俄罗斯谈判,拒绝了泽连斯基参会的要求。
欧洲国家在这场博弈中彻底沦为配角。 当美俄直接讨论欧洲安全框架时,欧洲领导人只能默默旁观,连插嘴的资格都没有。 默克尔退休后,欧盟更加缺乏主心骨,协调能力大不如前。
泽连斯基允许年轻男性离境的决定,表面上是为年轻人提供出国留学机会,希望他们学成归国效力。 但实际效果却是西部边境的出境人数大幅增加,仅在8月下旬就较7月同期增长了43%。许多人选择离开更多是出于逃避战争和动员压力。
俄罗斯方面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外国军队部署乌克兰。 俄外交部明确表示,他国在乌克兰境内部署军队将被视为介入俄乌冲突,俄方将采取一切措施予以回应。 拉夫罗夫外长强调,如果欧洲军队部署到乌克兰,就意味着北约正式介入乌克兰冲突,对此俄方绝不允许。
乌克兰的最大风险在于“持续消耗却得不到足够补给”。 美国国务院虽然声称支持“不会动摇”,但实际政策更加谨慎。 英国智库RUSI分析认为,西方内部对继续援助乌克兰的耐心正在消耗,经济与安全担忧盖过了对乌克兰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