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从“爱国豪捐”到全网封禁:张雪峰不是玩砸了,他是亲手点燃了自己的“飞升”火把
2025-10-09
引言
9月24号,张雪峰“阵亡”。社交账号被集体封禁,无数人拍手称快,以为一个靠贩卖焦虑的网红终于凉了。我劝你别高兴得太早。你以为你看到的是一场“正义的审判”,实际上,你可能只是在为一场“金蝉脱壳”的年度大戏,送上了最响亮的掌声。张雪峰没死,他只是“飞升”了。
正文
我们来复盘一下张雪峰的这场“毕业大戏”,你会发现,每一步都踩在了剧本的点上。
第一幕:预言家的“告别”——我不是要跑,是“他们”不让我说真话
时间拉回到今年5月31号,高考前夕。
这是什么时间点?这是全中国几百万个家庭,焦虑值拉到最满的时刻。
就在这个节点上,张雪峰开了一场“告别直播”。他在镜头前哽咽,说自己“动了太多人的蛋糕”,这可能是“最后一次直播”。
这是什么水平的操作?教科书级别的。
你想想,一个你无比信赖的“人生导师”,突然告诉你,他因为“说真话”要被人干掉了。你会是什么反应?
你不会去想他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你只会觉得:他说得太准了,所以才会被封杀!他才是那个唯一的“吹哨人”!
你看,他只用一场动情的表演,就把自己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负面”,全部转化成了“被迫害”的英雄叙事。
这场表演,直接带来了三个黄金效果:
情绪的绑架: 瞬间把所有家长和学生拉到了自己的阵营。谁反对张雪峰,谁就是那个不想让大家好过的“既得利益者”。
商业的狂欢: 在“末日恐慌”的氛围下,他那售价一万三、一万九的“梦想卡”和“圆梦卡”,20分钟就被抢购一空。这已经不是卖课了,这是在卖“诺亚方舟的船票”。
完美的“烟幕弹”: 就在这场直播前后,他团队卖的168元“高考预测卷”正被曝出内容矛盾、虚假宣传、还不给退款的丑闻。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他这场“告别”大戏吸引走了,谁还记得那区区168块钱的破事?
他用一场精心设计的“假危机”,完美掩盖了一场真实的“产品危机”。这手腕,高不高?
第二幕:爱国者的“豪赌”——用最响的礼炮,为自己的葬礼伴奏
如果说5月份的直播是“预告”,那9月3號的“捐款”宣言,就是他主动扣动的扳机。
组织员工看阅兵,激动地当场宣布:“Q声一响,我个人捐5000万,公司捐一个亿!”
这话一喊出来,我就知道,张雪峰的“大结局”要来了。
为什么?
因为这太“过火”了。
一个商人,把民族情感和战争这种最顶级、最敏感的话题,当成自己直播间的营销噱头。这已经不是在“红线”边缘试探了,这是在“雷区”上跳舞。
他这么一个聪明人,会不知道这话的风险吗?他当然知道。
他就是要这个风险。他需要一个足够“壮烈”的理由,来完成自己的“谢幕”。
如果因为卖假卷、服务差被封,那叫“劣迹网红”,是丑闻。但如果因为“言论过激”、“绑架爱国情感”被封,那是什么?那是“争议人物”。
“劣迹”是无法翻身的。而“争议”,永远有市场,甚至能提纯粉丝,变成一种更强的个人IP。
他用一声最激进、最出格的呐喊,亲手点燃了自己的“火刑架”。平台的封禁,成了他这场“殉道”表演里,最不可或缺的一环。
平台以为自己是在“执行家法”,殊不知,自己只是他剧本里那个负责“点火”的群众演员。
第三幕:胜利者的“转身”——杀死那个网红,喂饱这个帝王
好了,现在“网红张雪峰”这个身份,已经在一片喧嚣和争议中,光荣地“死去”了。
然后呢?我们来看看“商人张雪峰”的商业版图。
原稿的数据很清楚:
个人账号被禁,但矩阵里的小号和关联账号还在运营。他名下8家公司,毫发无伤。
通过股权穿透,他控制着超过140家公司,业务横跨投资、旅游、出版、酒店……
你现在明白了吗?
那个在网上天天侃大山、制造焦虑、吸引流量的“网红张雪峰”,只是他商业帝国最前端,也最累、风险最高的一个“流量入口”。
这个入口的任务,就是用最低的成本,把全中国最焦虑的那群家长的钱和信任,吸纳到他的商业体系里来。
现在,钱吸得差不多了,信任也建立起来了,这个“入口”的历史使命,也就完成了。甚至因为争议太大,已经从“资产”变成了“负债”。
那怎么办?
亲手“炸掉”它。
通过一场完美的“被封杀”,他彻底摆脱了网红身份的束缚。他再也不用每天开直播、怼专家、生怕自己哪天说错话了。
他把积累的流量和资本,全部沉淀到了风险更低的线下业务和资本运作里。
他杀死了那个吵闹的网红,喂饱了那个闷声发大财的帝王。
这场封禁,对他来说,不是危机,而是“转机”。他终于可以摆脱台前的聚光灯,退居幕后,安安稳稳地当一个“行业巨头”。
结语
所以,别再讨论张雪峰该不该封了。他早就给自己算好了这一卦。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这个时代,一个顶级的操盘手,可以把“死亡”都设计成“新生”的一环。只要升学和就业的焦虑还在,张雪峰的商业帝国就永远不会倒。倒下的只是一个账号,站起来的,可能是一个更庞大、更隐蔽的“焦虑帝国”。
(以上报道基于记者采访及公开信息整理,力求还原事实并传递行业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