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意昂体育介绍

1948年,在南京坐冷板凳的陈明仁,突然接到了三份命令,胡宗南、杜聿明、白崇禧都抢着要他。可好友却递话:胡宗南那,可去不得

2025-11-20

如果喜欢我的分享,记得点个关注哦!这样下次就不会迷路啦~创作需要动力,感谢大家的支持!

1948年9月,南京。

一个“失业”快一年的将军,正天天发愁。

他叫陈明仁。

一年前,他还是东北战场上最亮的“星”,打赢了四平,拿了最高勋章。

一年后,他就成了“总统府”的“中将参军”。

这是一个没兵没权、纯粹挂名的闲职。

可就在这个月,他这个“冷板凳”突然坐热了。

三张请帖,几乎同时摆在他面前:西安的胡宗南、徐州的杜聿明、武汉的白崇禧。

个个都是大佬,个个都开出了高价。

他正琢磨,好友李默庵找上门,只说了一句:“老同学,哪都行,胡宗南那,你可千万别去。”

01

陈明仁这人,在黄埔一期里,算是个“异类”。

他那些同学,胡宗南、杜聿明、李默庵,哪个不是人精。

陈明仁呢,更像个“愣头青”。

他1903年出生在湖南醴陵,家里是农民,穷。

7岁才上私塾,10岁进新式学堂。

1920年考进长沙兑泽中学,毕业后没钱了,只能先去当了两年小学老师。

可他那颗心,压根就没想过在讲台前待一辈子。

02

1924年,机会来了。

广州办了个军官学校,黄埔军校。

陈明仁立马辞职,兜里揣着几个钱就跑去了广州。

这一考,就考进了黄埔一期。

进了这个“顶级圈子”,他那股“疯劲”就藏不住了。

1925年,东征打惠州。

这是黄埔学生军的第一仗,都想露脸。

但惠州城墙是出了名地难啃,守军火力又猛。

敢死队冲了几次,都被打了回来。

陈明仁当时是敢死队的分队长,眼看攻不上去,急了。

他抄起家伙,顶着城墙上扫下来的子弹,愣是第一个冲到城墙根。

搭上梯子就往上爬。

子弹就在他耳边飞,他硬是没停。

第一个爬上了惠州城墙。

这一幕,蒋介石在望远镜里看得清清楚楚。

当场下令,全军吹号,向陈明仁致敬。

这一仗,让他“一战成名”。

“陈疯子”这个外号,也就这么叫开了。

别人是靠脑子,他是靠玩命。

03

有了这股“疯劲”,他的晋升之路,就跟开了挂一样。

1928年,上校团长。

1930年,中原大战,他带着部队把石友三的主力打得稀里哗啦。

1933年,他当上了第八十八师的师长。

这一年,他才30岁。

30岁的师长,手握重兵。

这在当时,简直是“天选之子”的剧本。

可他这人,光长“武力值”,没长“政治点”。

脾气又臭又硬,得罪人是家常便饭。

果然,“剧本”很快就反转了。

1934年,他在福建“剿共”失利。

这下,抓到他把柄的人可太多了。

一纸调令,他被免了职。

从云端直接摔到谷底。

他被调去庐山训练团,后来又进了陆军大学“深造”。

说白了,就是让他“回炉重造”,学学怎么做人,而不只是“发疯”。

04

这一“深造”,就是好几年。

直到抗战爆发,国家需要能打仗的硬骨头。

陈明仁的机会,又来了。

他带着预备第二师守九江,又跑去支援桂南会战。

1941年,升任第七十一军副军长。

1943年,正式当上了军长。

他被派到了一个最难啃的地方——滇西。

也就是云南西部,配合盟军反攻。

滇西的仗,那都是硬碰硬。

他打的几场仗,像龙陵战役、回龙山战役,都是从日军嘴里抢肉吃。

日军的防御工事修得跟堡垒一样,机枪暗堡全都有。

陈明仁又拿出了他那股“疯劲”。

指挥部队,用炮火先“洗地”,然后步兵冲锋。

打不下来,就再“洗”一次。

硬是把日军的阵地一块一块啃了下来。

这一仗,干掉不少日军,连盟军都对他刮目相看。

这家伙,是真能打硬仗的料。

“陈疯子”的名号,在日军那边都挂了号。

05

抗战胜利,内战爆发。

1946年,他的第七十一军被调到了东北。

1947年,他迎来了自己军事生涯的一个关键点——四平保卫战。

当时,林彪指挥的东北民主联军,集中了绝对优势兵力,猛攻四平。

四平,是东北的“南大门”,丢了,整个东北就悬了。

守四平的,就是陈明仁的第七十一军。

林彪那边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拿下。

陈明仁这边也接了死命令,必须守住。

这是一场真正的“死磕”。

那仗打得有多惨?

陈明仁的部队被压缩在城里,对手从四面八方攻进来。

打了近20天,城里都打成了巷战。

粮食不够了怎么办?

陈明仁让人把仓库里的面粉都搬出来。

用面粉袋子当掩体。

你没看错,就是吃的面粉。

这还不算完,他还有个“绝招”。

他让人把仓库里的大豆全撒在地上。

解放军战士冲锋速度快,穿着布鞋,一踩到圆滚滚的大豆,立马滑倒一片。

后面的机枪跟着就扫过来了。

在战场上,能活命的招,就是好招。

靠着这些“土办法”和顽强的抵抗,陈明仁愣是把对手的进攻拖得精疲力尽。

最后,等到了援军,林彪的部队主动撤退了。

四平保卫战,陈明仁“一战封神”。

他成了国军内部,唯一一个在正面战场上,靠防守顶住了林彪猛攻的将领。

老蒋高兴坏了,当即授予他“青天白日勋章”。

这是当时的最高荣誉。

还把他升为第七兵团司令官。

06

按理说,这应该是他人生的巅峰了。

可他忘了,打仗打得好,不代表官场混得好。

仗打赢了,人却快废了。

1947年下半年,东北的局势变了。

陈诚来了。

陈诚是老蒋的“自己人”,他来东北当“行辕主任”,就是来“整顿”的。

他跟之前东北的指挥官杜聿明,不太对付。

而陈明仁,恰恰被认为是杜聿明的人。

这下,麻烦来了。

陈诚要换上自己的班底,就得把“前朝”的人给拔掉。

陈明仁这个“四平英雄”,就成了第一个“靶子”。

很快,就有人“举报”陈明仁。

举报他什么呢?

说他在四平保卫战期间,“纵兵抢粮”。

这事儿有没有?

有。

但情况很复杂。当时四平被围,城里粮食紧张,陈明仁确实默许部队“借”了粮食,但很多也是为了维持守城军民的生计。

可在政治斗争里,没人管你“为什么”,只看你“干了没”。

陈诚拿到这个“证据”,立马大做文章,要求老蒋“严办”陈明仁,甚至要“枪毙”。

老蒋也头疼。

陈明仁刚拿了最高勋章,是全军“偶像”,这就要枪毙?

可陈诚又是他最信任的人。

两边权衡了半天,老蒋决定“和稀泥”。

他把陈明仁调离东北,保住了他的命,但也拿走了他的兵权。

调任“总统府”中将参军。

1947年底,陈明仁灰溜溜地到了南京。

从东北的兵团司令,变成了南京的“高级门卫”。

这一“赋闲”,就是快一年。

日子过得挺清苦,他心里那股憋屈劲儿,可想而知。

07

时间快进到1948年9月。

情况又变了。

陈诚在东北,打得一塌糊涂。

辽沈战役已经开打,国军在东北的几十万精锐,眼看就要“团灭”了。

这时候,老蒋和军界的大佬们才发现。

原来东北那帮人里,真正能打的,好像就是那个被他们踢走的陈明仁。

于是,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那个“坐冷板凳”的“贪污犯”,突然又成了“救火队长”。

三份“Offer”摆在了他面前。

08

我们再来看这三份“Offer”。

第一份:胡宗南的西安。

胡宗南,黄埔一期,老同学。

他手握西北几十万大军,是老蒋的“铁杆”。

去他那,等于进了“保险箱”。

但好友李默庵为什么劝他“千万不要去”?

李默庵分析得透彻。

胡宗南那个人,控制欲太强。

你去了,他表面上跟你称兄道弟,实际上会把你盯得死死的。

你在他手下,别想有自己的想法,更别想带自己的兵。

说白了,他是让你去做‘高级囚犯’,不是去做将军。

陈明仁一听,有道理。

他这暴脾气,哪受得了那个气。

胡宗南的信,他客气地回绝了。

09

第二份:杜聿明的徐州。

杜聿明,也是黄埔一期,老同学。

还是他再东北的老上级。

关系铁,没得说。

杜聿明来南京开会,亲自找他聊,想拉他去徐州“剿总”帮忙。

可陈明仁犹豫了。

徐州那地方,是当时的“风暴中心”。

徐州“剿总”的总司令,是刘峙。

刘峙这人,打仗的本事不说,但陈明仁跟他不熟。

而且,徐州那边山头林立,邱清泉管着第二兵团,那人脾气大得很,谁都不服。

陈明仁掂量了一下,自己一个“赋闲”将军,跑去那个“内卷”到爆炸的火坑,

怕是还没开打,就先被自己人给“卷”死了。

这份“Offer”,他也婉拒了。

10

第三份:白崇禧的武汉。

这份“Offer”开的“价码”最高。

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武汉警备司令。

白崇禧是谁?桂系大佬,“小诸葛”。

他跟老蒋,那是面和心不和。

白崇禧在武汉,也缺能打仗的人。

但他更缺一个“非嫡系”、也“非桂系”的猛将,来帮他撑场面,平衡一下老蒋安插在华中的嫡系部队。

陈明仁,就是最好的人选。

他能打(四平战绩),他有资历(黄埔一期),他还刚被老蒋的嫡系(陈诚)给“迫害”过。

简直是完美。

陈明仁合计了半天,又跟朋友聊了聊。

去西安,是进“笼子”。

去徐州,是进“火坑”。

去武汉,是跳进“政治漩涡”,但至少,白崇禧给了实权。

副总司令,还管着武汉的防务。

有兵权,就有话语权。

陈明仁拍了板,接了这份活。

等老蒋那边点了头(老蒋也希望白崇禧赶紧滚出南京,去武汉顶住林彪南下),陈明仁收拾行李,去了武汉。

11

1948年10月,陈明仁到了武汉。

他一扫“赋闲”时的颓废,干劲十足。

带着人天天修工事,巡查防务。

可他刚到没多久,东北就丢了。

辽沈战役结束,几十万大军,全没了。

老蒋急了眼,开始重建部队。

他想起了陈明仁,立马下令,重建第一兵团。

根据史料记载,1948年10月,陈明仁的任命是一连串的:华中“剿总”副司令、武汉警备司令、兼第29军军长、兼第一兵团司令。

这一下,陈明仁的地位又上去了,手里又有了嫡系部队。

12

但大厦将倾,一个柱子是顶不住的。

1949年初,国军接连吃败仗。

胡宗南在西北被压着打。

杜聿明在徐州(淮海战役)全军覆没。

陈明仁回头一看,当初拒绝的那两个“Offer”,都是死路。

他选了武汉,反倒暂时安全。

很快,解放军渡过长江,南京丢了。

白崇禧顶不住,开始往南撤。

陈明仁的第一兵团,被派去守他的老家——长沙。

13

他的经历,就是这么奇妙。

他从湖南醴陵走出来,25年后,又以兵团司令的身份,回到了湖南长沙。

但这一次,是守“最后一战”。

这时候的国民党,已经烂到了根子里。

解放军大军压境。

打,还是降?

陈明仁和当时湖南的主席程潜,开始了秘密接触。

他派人去找中共的人谈。

他发现,老蒋那边已经没戏了,再打下去,就是把整个湖南变成焦土。

他下定了决心。

1949年8月4日。

他跟程潜一起,在长沙宣布起义。

带着手下的部队,投向了解放军。

毛泽东亲自接见了他。

毛泽东还夸他:“我看,四平那一仗,你打得还是不错的嘛!”

陈明仁这个曾经的“死对头”,成了“起义将领”。

14

他的部队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他继续当司令员。

他还当了湖南临时政府的主席。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

陈明仁,被授予上将军衔。

从国军的“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到解放军的开国上将。

陈明仁这辈子,活得实在是传奇。

晚年的他,住在北京,当过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

1974年5月21日,病逝,活了71岁。

创作声明:本故事来源:【《陈明仁上将传》、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相关资料、《国民党高级将领传记》、维基百科相关词条】,本文依据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历史故事,有些部分可能会在历史细节进行了合理推演。凡涉及推测性内容,均基于同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习俗和相关史料进行合理构建,部分细节进行了文学性渲染和合理推演,有部分为艺术加工,如有表达的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理解,请理性阅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或与本文并无关联,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特此说明!谢谢!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意昂体育介绍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