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意昂体育介绍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改变了宋哲元的命运,他手握十万29军,却陷入了绝境

2025-11-22

如果喜欢我的分享,记得点个关注哦!这样下次就不会迷路啦~创作需要动力,感谢大家的支持!

1937年7月7日,北平西南角的卢沟桥,天儿闷得不行。

晚上10点多,桥那头的日军突然嚷嚷,说他们一个兵丢了,要进宛平城里搜。

这借口,搁谁听了都明白,就是找茬。

守城的,是国民革命军第29军。

这支部队的头儿,叫宋哲元。他接到的报告很简单:日军要硬闯。

01

宋哲元这人,1885年生的,山东乐陵人。

家里穷,是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出身。

那年头,穷人家的孩子想出头,路子窄得很,要么读书,要么当兵。

宋哲元书读得还行,但最后还是走了从军这条路。

他个子高,人也机灵,在北洋军里头混。

辛亥革命那会儿,他跟着冯玉祥干。

冯玉祥这人,手腕硬,带兵也有一套。宋哲元跟着他,从个小排长一路往上爬,靠的是啥?

能打,还听话。

到了1930年,中原大战打完,冯玉祥的西北军散了架。

宋哲元收拢了残部,改编成了第29军,他自个儿当军长。

这支部队,算是他宋哲元的家底,也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

02

29军这支队伍,成分挺复杂。

说白了,它不是南京老蒋的“亲儿子”。

它是西北军的底子,装备差,粮饷也经常被克扣。

别的部队换上德式装备、开上卡车了,29军好多士兵,手里头还是老套筒、汉阳造。

那咋办呢?

没别的办法,只能练。

29军最出名的,不是枪,是“大刀队”。

人手一把大刀,刀法是专门练过的,讲究近战肉搏。

为啥练这个?因为子弹金贵,打一颗少一颗。

而且他们常年驻扎在北方,跟日军、跟土匪打交道,近战的机会多。

这大刀,就成了29军的标志。

宋哲元带着这支“杂牌军”,心里头五味杂陈。

他得养活这十来万人,还得应付南京那边的猜忌,更得顶住北边日本人的压力。

03

1933年,长城抗战。

29军头一回跟日军正经交手。

在喜峰口,赵登禹带着大刀队,摸黑夜袭日军营地。

日军哪见过这阵仗,睡梦里头就被砍了脑袋。

那一仗,29军打出了威风,也打出了“大刀队”的名号。

后来那首《大刀进行曲》,灵感来源就是他们。

但也打得惨。

大刀再快,快不过机枪。

29军拿人命往上填,才守住了阵地。

宋哲元心里清楚,这仗打的是血性,不是实力。

打完之后,他被任命为察哈尔省主席,后来又管了平津卫戍。

他成了华北的“土皇帝”,手握军政大权。

可这个“土皇帝”,当得一点也不舒坦。

04

1935年之后,华北的局势一天比一天紧。

日本人搞了个“华北特殊化”,意思就是要把河北、察哈尔这几个省,从中国版图上抠出去。

南京那边呢,态度暧昧,一个劲儿地想“攘外必先安内”。

宋哲元被夹在中间,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日本人天天上门找他“谈心”,威逼利诱。

南京那边呢,又怕他跟日本人走太近,成了第二个“殷汝耕”(当时在冀东搞了个伪政权)。

宋哲元只能和稀泥。

他一会儿跟日本人签点协议,搞点“中日亲善”,一会儿又悄悄扩充军备,练兵。

他想拖,拖到南京准备好了,拖到国际上有动静了。

他手下那帮将领,像佟麟阁、赵登禹、冯治安,一个个都是血性汉子,早看日本人不顺眼了。

29军内部,也是战和两派吵个没完。

宋哲元这军长,当得是焦头烂额。

05

他不是不知道日本人的野心。

他也想打。

可他低头看看自己的家底:十万大军,枪是五花八门,炮没几门,飞机一架没有。

再看看对面的日军:华北驻屯军,飞机、坦克、重炮,啥都有。

这仗咋打?

硬打,29军这点家底,几天就得拼光。

不打,全国人民的唾沫星子都能把他淹死。

他就像个走钢丝的,底下是万丈深渊,手里那根平衡杆,一头是民族大义,一头是十万兄弟的命。

他只能小心翼翼地往前挪,一步都错不起。

他甚至一度把希望寄托在“谈判”上,觉得日本人可能就是想多要点好处。

这种想法,在那个年代,挺普遍,但也挺要命。

06

1937年7月7日晚上,卢沟桥的枪声响了。

日军说丢了个兵。

这消息传开时,宋哲元本人其实还在山东乐陵老家休假。

北平城里,是他的部下秦德纯(北平市市长)和37师师长冯治安在顶着。

日军要进宛平城搜查,守城的219团团长吉星文立马往上报。

冯治安和秦德纯顶住了压力,回复很坚决:不准。

日军的条件一个比一个苛刻,最后直接开炮了。

吉星文顶不住了,问到底打不打?

前线的命令传来了:

“保卫领土,寸土不让,为国牺牲,万死不辞。”

仗,就这么打起来了。

07

7月8日,天刚亮,日军就开始猛攻宛平城。

29军的士兵,拿着简陋的武器,在城墙上跟日军死磕。

南京的回电呢?还是老调子:“就地交涉”,“避免扩大事态”。

消息十万火急,宋哲元也坐不住了,赶紧从山东往回赶。

7月11日,他一回到天津,就接手了这个烂摊子。

接下来的几天,打打停停,谈谈打打。

宋哲元还在幻想,是不是能把事儿压下去。

可日军的增兵,一船一船地往天津开。

7月19日,宋哲元发表了个通电,话说得挺硬,表示29军誓与北平共存亡。

这通电,是说给全国人民听的,也是说给日本人听的。

意思是,别逼我,逼急了,我就跟你拼了。

08

日本人根本不吃他这一套。

7月25日,日军在廊坊挑事。

7月26日,又在广安门跟29军打起来了。

这已经不是摩擦了,这是赤裸裸的开战信号。

日本人的飞机开始在北平上空转悠,把传单撒得满城都是。

城里的老百姓都慌了神。

宋哲元也慌了。

他这才明白,日本人这回是动真格的,不是吓唬他。

他手里的牌,已经不多了。

7月28日,日军总攻开始了。

飞机、大炮、坦克,一股脑地压向了29军在南苑、西苑的阵地。

29军的阵地,好多都是临时挖的,哪顶得住重炮轰。

南苑是29军的军部和学兵团所在地,是防守的要害。

日军的主力,就扑向了那里。

守卫南苑的,是副军长佟麟阁和132师师长赵登禹。

这俩人,都是29军里最能打的猛将。

09

佟麟阁是宋哲元的老搭档,为人稳重。

赵登禹就是喜峰口夜袭的那个英雄,脾气火爆。

他俩带着部队,在南苑跟日军展开了血战。

可装备差距太大了。

日军的飞机在天上扔炸弹,地上的坦克横冲直撞。

29军的士兵,连个反坦克炮都没有,只能拿着集束手榴弹往上冲,或者直接抱着炸药包去堵坦克。

大刀队也冲了,可是在开阔地,大刀片根本够不着飞机大炮。

战斗从早上打到中午,南苑的阵地被打成了一片火海。

佟麟阁在指挥部,被日军飞机击中,当场牺牲。

赵登禹带着部队突围,路上中了埋伏,身上中弹无数,也倒下了。

10

两个最能打的将领,一天之内,全没了。

南苑失守,北平的南大门,开了。

宋哲元在北平城里,接到了战报。

他整个人都懵了。

他没想到败得这么快,这么惨。

他手里的主力部队,在南苑几乎被打残了。

日本人已经从南边、东边、北边三个方向,把北平围了起来。

摆在他面前的,就两条路。

第一,学明末的崇祯,在北平城里死守,最后跟城一块完蛋。

第二,撤。

11

宋哲元选了第二条路。

7月28日晚上,他召集了剩下的将领,开了个会。

会上的气氛,沉重得掉根针都听得见。

最后决定,放弃北平,全军撤退到保定一线。

这个决定,太难了。

放弃北平,他宋哲元就是千古罪人。

不放弃,这十万29军的兄弟,就得全填在这儿。

他是个军人,他得为手下的兵负责。

当晚,宋哲元换上便装,带着几个随从,悄悄出了北平城。

29军的大部队,也开始分路突围,往南撤。

7月29日,北平沦陷。

7月30日,天津也丢了。

华北,就这么没了。

12

宋哲元撤到保定,还没站稳脚跟,全国的骂声就过来了。

“不战而退”,“华北汉奸”。

各种帽子扣在他头上。

他有苦说不出。

他给老蒋发了电报,请求处分。

老蒋那边,这会儿也顾不上他了,淞沪会战马上要开打了。

29军在撤退路上,又被日军追着打,七零八落。

这支曾经威震华北的部队,算是彻底垮了。

宋哲元手里的兵权,也没了。

他被调任,后来基本就是个闲职。

他把29军剩下的部队,交给了部下。

13

他自己,带着病,辗转到了后方。

他心里那股气,一直没散。

在喜峰口打出来的威风,在卢沟桥打出来的血性,最后全变成了“不战而退”的骂名。

他憋屈。

1940年,宋哲元在四川绵阳,病重。

他临死前,还念叨着北平,念叨着佟麟阁和赵登禹。

创作声明:本故事来源:《宋哲元传》、《卢沟桥事变》、《华北事变》相关历史文献及百度百科、中国军网等公开史料,本文依据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历史故事,有些部分可能会在历史细节进行了合理推演。凡涉及推测性内容,均基于同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习俗和相关史料进行合理构建,部分细节进行了文学性渲染和合理推演,有部分为艺术加工,如有表达的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理解,请理性阅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或与本文并无关联,如有权,请告知删除;特此说明!谢谢!

意昂体育介绍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